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翁万达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翁万达, 字仁夫, 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 出为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两广, 纵部卒为虐。万达缚其尤横者, 杖之。阅四年, 声绩大著。二十三年, 擢右副都御史。寻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代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万达谨侦候, 明赏�!C康狈狼�, 发卒乘障, 阴遣卒倾朱于油, 察离次者朱其处。卒归辄缚, 毋敢复离次者。严杀降禁, 违辄抵死。万达精心计, 善钩校, 墙堞近远, 濠堑深广, 曲尽其宜。寇乃不敢轻犯。墙内戍者得以暇耕牧, 边费亦日省。万达更事久, 帝深倚之, 所请无不从, 独言俺答贡事与帝意左。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俺答将寇宣府, 总兵官赵卿怯, 万达奏以周尚文代。未至, 寇犯滴水崖, 指挥董旸等战死。寇移而南。会尚文万骑至, 参将田琦骑千余与合, 寇据险不退。万达督参将姜应熊等驰赴, 顺风鼓噪, 扬沙蔽天。寇惊曰:“翁太师至矣!”是夜东去。帝侦万达督战状, 大喜, 立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寻以父忧归。明年秋, 诏起万达代宗皋。万达方病疽, 庐墓间, 疏请终制。未达, 而俺答犯都城。兵部尚书得罪, 遂即以万达代之。万达家岭南, 距京师八千里, 倍道行四十日抵近京。帝责其欺慢, 念守制, 姑夺职, 听别用。三十年二月, 京察, 自陈乞终制。帝疑其避事, 免归。三十一年十月, 卒, 年五十五。万达事亲孝, 父殁, 负土成坟。好谈性命之学, 通古今, 操笔顷刻万言。嘉靖中, 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 万达称首。隆庆中, 追谥襄毅。(节选自《明史·翁万达传》) 



        译文:
            翁万达, 字仁夫, 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再升迁为郎中, 出京任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守两广, 放纵部下士兵为非作歹。翁万达捆绑其中特别横行无忌的人, 并杖打他们。过了四年, 声望、功绩都很显著。二十三年, 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代替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翁万达严密侦察敌情, 申明赏罚制度。每当防秋, 派兵登上城墙守卫, 又暗中派士兵在油中倒入朱砂, 察看到有人离开驻点就在那里涂上朱砂。等这些士兵返回就把他们捆绑起来, 从此再没人敢擅自离开驻点。他严禁杀害投降者, 违反禁令的要以死抵命。翁万达精于心计, 并擅长查考, 城墙的远近, 壕沟的深度、宽度, (经他测量)都能做得恰到好处。敌寇于是不敢轻易进犯。城墙内驻守的士兵能够利用闲暇耕田牧马, 边防费用也日渐减少。翁万达经历世事多, 皇帝很倚重他, 他所请求的无不被采纳, 只有上书说俺答通贡一事与皇帝的心意不合。二十七年三月, 翁万达又上书说, 俺答各部请求通贡不成, 羞惭而且愤怒, 扬言大举南下侵犯边境, 请求下令守边大臣能够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皇帝发怒, 严厉斥责他。通贡一事的奏议于是停止。俺答将要攻打宣府, 总兵官赵卿畏惧, 翁万达奏请让周尚文代替。周尚文尚未到任, 敌寇进犯滴水崖, 指挥董旸等人战死。敌寇于是移兵南下。恰逢周尚文带领一万骑兵赶到, 参将田琦率一千多骑兵与他会合, 敌人占据险要的地方不肯退却。翁万达督令参将姜应熊等迅速赶去参战, 顺风击鼓呐喊, 马蹄扬起的尘沙遮天蔽日。敌寇惊恐地喊道:“翁太师来了!”当晚向东逃去。皇帝察访到翁万达督战的情形, 非常高兴, 立刻提拔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不久, 因为父亲去世, 他回乡守丧。第二年秋天, 皇帝下诏起用翁万达接替宗皋的职务。翁万达正身患疽疮, 结庐住在父亲坟边, 上书请求服满丧期。奏本还未送达京城, 俺答就率兵进犯京城。兵部尚书被问罪, 皇帝于是就让翁万达接替他。翁万达家在岭南, 距离京城八千里远, 他昼夜兼程走了四十天才到达京城附近。皇帝责备他欺瞒轻慢, 考虑他正在守丧, 暂且免去他的职务, 听候其他任用。三十年二月, 考察京官政绩时, 翁万达上奏请求回乡守满丧期。皇帝怀疑他避事自保, 就免了他的职务让他还乡。三十一年十月, 翁万达去世, 享年五十五岁。翁万达侍奉父母孝顺, 父亲去世, 他背土堆坟。翁万达喜谈万物本性之学, 学通古今, 下笔顷刻成万言。嘉靖年间, 守边大臣中办事适合实际情况、建议切中要害的, 翁万达堪称第一。隆庆年间, 追赠他谥号“襄毅”。 

        相关练习:《明史·翁万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曹璘传》《明史·薛侃传》
        《明史·乔允升传》《明史·陆光祖传》
        《明史·申时行传》(二)《明史·杭雄传》
        《明史·杨慎传》(二)《明史·王翱传》
        《明史·胡松传》《明史·李默传》
        《明史·麻贵传》《明史·王仪传》
        《明史·吴执御传》《明史·夏嘉遇传》
        《明史·戚继光传》(二)《明史·林瀚传》
        《明史·章纶传》《明史·丰熙传》
        《明史·刘炜传》《明史·郭正域传》
        《明史·崔景荣传》《明史·张养蒙传》
        《明史·汤鼐传》《明史·马自强传》
        《明史·郭登传》《明史·黄宗明传》
        《明史·孙交传》《明史·丘�!⒗钤洞�
        《明史·张钦传》《明史·彭伦传》
        《明史·韩观传》《明史·刘玉传》
        《明史·王叔英传》《明史·王思传》
        《明史·吴履传》《明史·杨循吉传》
        《明史·曹雄传》《明史·汤显祖传》
        《明史·刘宗周传》《明史·杨言传》
        《明史·杨爵传》《明史·王家屏传》
        《明史·罗侨传》《明史·粱梦龙传》
        《明史·陶鲁传》《明史·毛士龙传》
        《明史·山云传》《明史·曹震传》
        《明史·萧近高传》《明史·陈性善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