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叶茂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叶茂才, 字参之, 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除刑部主事, 以便养改南京工部。榷税芜湖, 课登, 辄纵民舟去。既而课羡, 请以饷边卒, 不取一钱。就改吏部, 进郎中, 三迁南京大理寺丞。复引疾。四十年, 起南京太仆少卿。时朝士方植党争权。祭酒汤宾尹、修撰韩敬既败, 其党犹力庇之。御史汤世济者, 敬邑人也, 疏陈时政, 阴诋发敬奸弊者。茂才驰疏驳之。其党给事中官应震辈遂连疏力争。茂才更具揭发其隐, 因移疾乞休。世济益恚, 偕同年金汝谐、牟志夔攻之不已。茂才再疏折之, 竟自引去。当是时, 党人悉踞言路, 凡他曹有言, 必合力逐之。茂才既去, 党人益专, 无复操异议者。天启初, 召为太仆少卿, 改太常, 皆不赴。四年, 擢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茂才恬淡寡嗜好。通籍四十年, 家食强半。始同邑顾宪成、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及攀龙并建言去国, 直声震一时, 茂才只以醇德称。及官太仆, 清流尽斥, 邪议益棼, 遂奋身与抗, 人由是服其勇。时称“东林八君子”, 宪成、允成、攀龙、希范、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及茂才也。赞曰:搢绅之士, 遗佚之老, 联讲会, 立书院, 相望于远近。而名高速谤, 气盛招尤, 党祸继作, 乃至众射之的, 咸指东林。宪成诸人, 清节姱修, 为士林标准。虽未尝激扬标榜, 列“君宗”、“顾”、“俊”之目, 而负物望者引以为重, 猎时誉者资以梯荣, 附丽游扬, 薰莸猥杂, 岂讲学初心实然哉?语曰“为善无近名”, 士君子亦可以知所处矣。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有删减)


        译文:
            叶茂才, 字参之, 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任刑部主事, 为了便于奉养他的父母亲而改任南京工部主事。在芜湖征取税收, 税一收上, 总是听任民间船只离去。不久税收有多余, 请求用来作为边疆士兵的军饷, 不拿一钱。就地改任吏部主事, 晋升为郎中, 经三次升迁任南京大理丞。又称病辞职离去。万历四十年, 起用为南京太仆少卿。当时朝廷官员正培植同党争夺权力。祭酒汤宾尹、修撰韩敬已经倒台, 他们的同党还在竭力包庇他们。御史汤世济是韩敬同乡人, 他上奏疏陈言时下政事, 暗中谴责揭发韩敬作恶舞弊的人。叶茂才快速送上奏疏驳斥他。汤世济的同党给事中官应震等人于是联名上奏疏竭力争议。叶茂才重新备具文书揭发其隐秘, 顺势称病而乞求辞职。汤世济更加愤恨, 和同时考取进士的金汝谐、牟志夔一起不断地攻击叶茂才。叶茂才再度上奏疏反驳他们的意见, 最终自己引退而去。在这时候, 谋求营私而结党的人全数占据言官之职, 凡是其他部门表达意见, 这些人必定合力排挤他们。叶茂才辞职回乡之后, 党人更加专断, 不再有跟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了。天启初年, 召回任太仆少卿, 改任太常, 都不去上任。天启四年, 提升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次年去上任。上任才三个月, 因时下的政务日益颓败, 称病辞职回乡。友人高攀龙遭到逮捕, 投水身亡, 缉捕的使者将要逮捕高攀龙的儿子, 叶茂才竭力解救而使他免难。不久之后去世。叶茂才性情淡泊而少嗜好。做官四十年以来, 大半时间不在官位而在家自谋生计。当初同乡人顾宪成、顾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及高攀龙一同陈述意见而被罢职, 正直的声誉震动一时, 而叶茂才只是以厚重的德行扬名。等到任职太仆, 正直而不愿同流合污的人士全被排斥, 不正当的意见更加纷乱, 于是他挺身和不正当的现象相抗争, 人们由此而佩服他的勇气。当时称为“东林八君子”的, 是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和叶茂才。赞曰:做官的士大夫, 弃置未被任用的遗老, 联络讲学的聚会, 建立书院, 在远近地区纷纷出现。因而名气响招致诽谤, 气势盛招致怨恨, 因党争引起的祸难随之而起, 于是发展到众人射击的靶子, 都指向东林。顾宪成等人, 高洁美善, 是众文士的典范。虽然未曾激励称扬, 列为“君宗”“顾”“俊”的名目, 而负有众望的人引以为重, 猎取当时声誉的人以此登升光耀, 附着传扬, 好恶混杂, 难道讲学的初衷实际就是这样的吗?俗话说“行善不要有求取名誉的想法”, 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也可以此懂得如何处身了。 

        相关练习:《明史·叶茂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刘体乾传》《明史·陈友谅传》
        《明史·何鉴传》《明史·高世则传》
        《明史·毛澄传》《明史·李戴传》
        《明史·赵志皋传》《明史·孙玮传》
        《明史·陆昆传》《明史·张以宁传》
        《明史·陆炳传》《明史·孙继鲁传》
        《明史·程绍传》《明史·胡深传》
        《明史·商辂传》《明史·刘定之传》
        《明史·江翰传》《明史·梅国桢传》
        《明史·赵用贤传》《明史·曹邦辅传》原文及翻
        《明史·张居正传》《明史·王三善传》
        《明史·范复粹传》《明史·白圭传》
        《明史·耿炳文传》《明史·耿九畴传》
        《明史·况钟传》(二)《明史·许士柔传》
        《明史·陈泰传》《明史·欧阳德传》
        《明史·詹荣传》《明史·陈吾德传》
        《明史·毕自严传》《明史·徐渭传》
        《明史·吴达可传》《明史·史可法传》
        《明史·袁化中传》《明史·李文祥传》
        《明史·彭程传》《明史·金声传》
        《明史·王洽传》《明史·顾允成传》
        《明史·贾三近传》《明史·陈德传》
        《明史·文震盂传》《明史·廖纪传》
        《明史·刘济传》《明史·樊莹传》
        《明史·詹仰庇传》《明史·邓愈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