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原文和翻译
| | 刘开 问说 刘开(清)字明东、方来 号孟涂 原文: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 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 而或不达于事, 识其大矣, 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 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 问焉以破其疑, 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 问焉以求一得, 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 问焉以资切磋, 所谓交相问难(nàn), 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泵献勇邸扒蠓判摹�, 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 而归于“道问学”, 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 不择事而问焉, 不择人而问焉,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 圣人择之, 刍荛(ráo)之微, 先民询之,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非苟为谦, 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 有学而无问, 朋友之交, 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其以义理相咨访,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未之多见也, 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 俗之同病。学有未达, 强(qiǎng)以为知, 理有未安, 妄以臆度(duo), 如是, 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 忌之而不愿问焉, 不如己者, 轻之而不屑问焉, 等于己者, 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 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事无可疑矣, 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 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宁使学终不进, 不欲虚以下人, 此为害于心术者大,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 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 问之人以试其能, 事之至难解者, 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 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 可以收取善之益, 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 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 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 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 其学非古人之学, 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 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 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 而学无止境也, 然则问可少耶?《周礼》, 外朝以询万民, 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 是故贵可以问贱, 贤可以问不肖, 而老可以问幼,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 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 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 悲夫! 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 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 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 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 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 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 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 (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 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 向他们问, 借以破除那疑问,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 向他们问, 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 (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 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 向他们问, 借以共同研究, (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 详细地考察, 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 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 并提“学问之道”, “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 归结到要(好)问(勤)学, (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 不挑选事情地问, 不挑选人地问, (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 狂妄的普通人的话, 圣人(也)采纳它, 地位低微的樵夫, 古圣先王(也)询问他, 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 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 不是偶然的谦虚, 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 有“学”而没有“问”, 朋友间的交往, 能做到规劝做好事, 不做坏事就不错了, 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 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 (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 别人不对, (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坝形垂嵬ǎú焕斫獾牡胤剑�, (却)偏偏以为理解, (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 (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 像这样, 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 (就)妒忌他, 不愿意向他问, (对)不如自己的人, (就)轻视他, (认为)不值得向他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 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 不甘愿向他问, 像这样, 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 (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 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 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 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 (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 这样�:ψ约旱哪谛男扪�, (错误可就)大了, 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不这样(的话), 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 却故意拿它), 问别人, 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 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 (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 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 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 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 (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 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 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 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 (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 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 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那么, “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 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 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 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 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 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 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 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 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 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 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 可悲�。�
相关练习:《问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