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何琦传》原文及翻译
| | 晋书 原文: 何琦, 字万伦, 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 后将军。父阜, 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 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 好古博学, 居于宣城阳谷县, 事母孜孜, 朝夕色养。�;几氏什簧�, 乃为郡主簿, 察孝廉, 除郎中, 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 不就。及丁母忧, 居丧泣血, 杖而后起, 停柩在殡, 为邻火所逼, 烟焰已交, 家乏僮使, 计无从出, 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 堂屋一间免烧, 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 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 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 实利微禄, 私展供养。一旦茕然, 无复恃怙, 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 不交人事, 耽玩典籍, 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 节俭寡欲, 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 姊没人家, 琦惟有一婢, 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 凡有赠遗, 亦不苟让, 但于己有余, 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 率意而动, 不占卜, 无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 皆不就。诏征博士, 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 钦其名行, 召为参军, 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 不行。由是君子仰德, 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 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 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 老而不衰, 布褐蔬食, 恆以述作为事, 著《三国评论》, 凡所撰录百许篇, 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有删节) 【注】①默, 通“墨”。 译文: 何琦, 字王伦, 司空充之的堂兄。祖父何龛, 身为后将军父亲何阜, 身为淮南内史。 何琦, 十四岁丧父, 悲伤哀痛, 超过了应有的礼节。性情沉稳敏捷, 有见识, 喜欢古学, 学识渊博, 居住在宣城阳谷县, 侍奉母亲十分勤勉, 整天都是和颜悦色。常常担心食物匮乏, 于是出任州郡主簿, 举荐孝廉, 授予郎中, 后来选补为宣城泾县县令。司徒王导举荐他作参军, 他没有上任。等到遭遇母亲去世, 伤心地为母守孝, 以致泣而吐血, 拄着拐杖起身, 棺材停放在灵堂里, 邻居遭遇火灾, 烟火蔓延过来, 家中无人可使, 实在没有办法, 就只要匍匐在棺材上嚎啕大哭。一会儿, 风�;鹣�, 只有堂屋一间, 免于火灾, 这是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的结果。 服丧完毕, 感慨叹息说:我出去做官的原因, 不是想用自己的智慧来博得点滴功劳, 实在是为了获得俸禄, 来供养家人。如果我一旦孑然一身, 成了孤独的人, 没有可以依靠, 怎么还可用愚钝之身来玷污这个清明的朝代呢。于是, 修养身心, 不与外人交往, 沉溺于玩弄古籍, 弹琴读书, 自娱自乐。不谋求产业, 节俭寡欲, 富有贫苦, 与乡邻一起共度。乡里遭遇动乱, 姐姐被嫁他人, 何琦只有一个婢女在身边, 于是替她赎身, 还她自由。这样做, 不是为了小的谦让, 凡有所馈赠, 也不苟且推让, 只有自己有多余的, 就会拿来派发给他人。任心做事, 凭着心意去行动, 不去占卜, 也没有任何渴求。 司空陆完、太尉桓温同时征召他, 都不就认。征召他做博士, 也没有去。简文帝时担任抚军, 敬佩他的名声, 又召为参军, 最后借病坚决请辞。公车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骑侍郎、散骑侍郎, 没有上任。由此, 君子都仰慕他的德行, 没有不诚服于他的。桓温曾经攀登琦县界山, 长叹说:这山南有人吗, 为何你到此止步了。 何琦善于修养性情, 年长而脸色不衰, 穿粗布衣服, 吃粗糙杂粮, 一直以著述立说为事, 著有《三国评论》, 一 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 都流传于世。死年八十二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