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
|
| 姚鼐 原文: ①泰山北多巨岩, 而灵岩最著。 ②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 高千余雉, 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 重溪络之。自岩至溪, 地有尺寸平者, 皆种柏, 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 积雪林下, 初日澄彻, 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 以居佛像, 度其高, 当岩之十九, 峭不可上, 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 殊鹜而诡趣, 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 皇帝来巡, 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 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 多宋以来人刻字, 有墁入壁内者, 又有取石为砌者, 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③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 值子颍有公事, 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 溯以东, 越一岭, 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 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 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 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 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 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 楼阁甚壮, 其后颓废至�。欢檠易运我岳�, 观宇益兴。 ④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 西近大路, 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 其岩谷幽邃, 乃益奇也。余不及往, 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 循泰山西麓, 观乎灵岩, 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 以抵东长城岭下, 缘泰山东簏, 以反乎泰安, 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 姚鼐记。 译文: 泰山以北大山石很多, 而灵岩最有名。 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象石砌的城墙, 高千余丈, 周围环抱着的群山象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 条条的溪流环绕着。从山岩到溪流, 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 塞满了深深的崖谷, 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蔽空的柏林中。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 初升的太阳, 显得明朗清澈, 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 光影慢慢地移动。寺后的山崖上, 有供佛用的石龛, 酌量它的高度, 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 陡峭壁立, 不可直上, 只有有时横行, 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 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 姿态非常奇异, 又象军队移动, 搭起了行军的帐篷。山崖脚下有泉, 乾隆皇帝来巡游时, 命名为“甘露泉”。寺的和尚拿出碗勺, 让我们尝尝甘露泉的水。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 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 有的镶在墙上, 有的用石块砌成, 上面有字, 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 恰好子颍有公事, 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 越过一道山岭, 可达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 汇集中川, 流入济水, 琨瑞山山水西北流, 也流入济水, 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 曾住在琨瑞山, 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 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 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当前秦苻坚时期, 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 十分壮丽, 后来逐渐倒塌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 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 西靠大路, 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然而至于琨瑞山, 岩谷更加幽深, 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W域R院罄从�, 可沿泰山的西坡, 观赏灵岩, 北至历城, 然后沿朗公谷东南行, 到达长城岭下, 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 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 姚鼐记。
相关练习:姚鼐《游灵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