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史天泽传》原文及翻译
|
| 元史 原文: 史天泽, 字润浦, 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 音如洪钟, 善骑射, 勇力绝人。中统元年, 世祖即位, 首召天泽, 问以治国安民之道, 即具疏以对, 大略谓:“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 设监司以督诸路, 沛恩泽以安反侧, 退贪残以任贤能, 颁奉秩以养廉, 禁贿赂以防奸, 庶能上下丕应, 内外休息。”帝嘉纳之。天泽既秉政, 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 无不次第举行。三年春, 李璮阴结宋人, 以益都叛, 遂据济南, 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 凶势甚盛。继命天泽往, 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曰:“璮多谲而兵精, 不宜力角, 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初, 初, 天泽将行, 帝临轩授诏, 责以专征, 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 及还, 帝慰劳之, 悉归功于诸将, 其慎密谦退如此。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 天倪有二子, 一子管民政, 一子掌兵权, 臣复入叨寄遇, 一门之内, 处三要职, 分所当辞, 臣可退休矣。”帝曰:“卿奕世忠勤, 有劳于国, 一门三职, 何愧何嫌!”竟不许。十一年, 诏天泽与丞相伯颜总大军, 自襄阳水陆并进。天泽至郢州遇疾, 还至真定, 帝又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 赐以药饵。天泽因附奏曰:“臣大限有终, 死不足惜, 但愿天兵渡江, 慎勿杀掠。”语不及它。以十二年二月七日薨, 年七十四。 天泽平居, 未尝自矜其能, 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年四十, 始折节读书, 尤熟于《资治通鉴》, 立论多出人意表。拜相之日, 门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 天泽举曰:“愿相公无权。爵禄刑赏, 天子之柄, 何以权为!”因以谢之, 言者惭服。 (节选自《元史·史天泽传》) 译文: 史天泽, 字润甫, 史秉直之第三子。身长八尺, 声如洪钟, 善骑射, 勇力超群。中统元年(1260), 世祖即位, 首先召天泽问治国安民之道。天泽上疏回答, 大略是“:朝廷当先立中书省和六部以正纪纲, 设监司以监督各路, 施恩泽使人民不反叛元朝, 除去贪官污吏, 任用贤能之人, 颁布官吏俸禄以养廉, 严禁贿赂以防奸, 望能上下相应, 内外休息。”世祖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天泽执政后, 凡前所列举的那些治国安民之术, 无不相继推行。 中统三年春, 李王..暗中勾结宋军, 据益都反叛, 占领济南。朝廷诏令亲王哈必赤统兵讨伐。因叛军气势汹汹, 继命天泽前往。天泽闻王..入济南, 哈哈大笑说“:猪闯入栏内, 成不了气候。”到山东后向哈必赤建议:“王..多诈而兵又精, 不能与他硬拼, 只要拖延时间, 不攻自毙。”于是在济南城周围深挖沟, 高筑垒, 不让他跑掉, 包围四个月之久。城中食�。丫磐督�, 生擒李王.., 斩于军门, 诛其同案犯数十人, 其余释放归家。第二天, 蒙古军东行, 未到益都, 益都人已开门迎降了。 在天泽受命去山东征讨李王..时, 世祖在殿前平台上对天泽面授诏令, 令他专门负责征讨之事, 诸将都由他指挥调遣。天泽在山东从未把皇帝亲授的诏书示人。平叛回来后, 世祖慰劳他, 他把这次平叛功劳归于诸将, 可见其为人谨慎谦逊。天泽在宪宗时就曾奏请辞职, 他说“:臣开始是代理兄天倪军政之职。天倪有二子, 一子管民政, 一子掌兵权, 臣复入朝受皇上恩宠, 一门之内居三要职, 本应辞职, 故臣请求退休。”宪宗说:“卿家世代忠勤, 有功劳于国家, 一门三职, 当之无愧。”不许。此时, 有人说李王..之变是由于诸侯之权太重。天泽又上书奏称“:军政之权不可集中在某一家, 请自臣开始实行。”于是史氏之子侄当即解兵权者十七人。 十年春, 天泽与平章阿术等攻克樊城, 襄阳降。十一年, 诏令天泽与丞相伯颜总领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伐宋。天泽至郢州病发, 还至襄阳, 帝遣侍臣赐葡萄酒慰问, 并劝他北归养�。蚨氐秸娑�。帝又遣天泽之子史杠与管理医药的官去看望, 送药。天泽上书说:“臣天年有限, 死不足惜, 但愿天兵渡江, 慎勿杀掠。”于十二年二月七日与世长辞, 享年七十四岁。 天泽平时不曾自夸其能, 而遇大事则毅然以安天下为己任。四十岁才改变原来的志向, 攻读书史, 尤熟悉《资治通鉴》, 其立论多出人意料之外。拜相之日, 门庭悄然无声。有人劝他以权谋私, 天泽举唐韦澳告诫周墀的话“:原相公无权。爵、禄、刑、赏是天子之权, 你要权干什么?”劝他的人听了这话自觉惭愧, 对天泽敬服。
相关练习:《元史·史天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