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陈书·吴明彻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
        原文:
            吴明彻, 字通昭, 秦郡人也。明彻幼孤, 性至孝, 年十四, 感坟茔未备, 家贫无以取给, 乃勤力耕种。秋而大获, 足充葬用。起家梁东宫直后。及侯景寇京师, 天下大乱, 明彻有粟麦三千馀斛, 而邻里饥餧, 于是计口平分, 同其丰俭, 群盗闻而避焉, 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 深相要结, 明彻乃诣高祖, 高祖为之降阶, 执手即席, 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 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略通其妙, 高祖深奇之。太建四年, 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 公卿互有异同, 明彻决策请行。五年, 明彻总统众军十馀万, 发自京师, 进逼寿阳, 齐遣王琳将兵拒守。琳至, 与刺史王贵显保其外郭。明彻以琳初入, 众心未附, 乘夜攻之, 中宵而溃, 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 去寿春三十里, 顿军不进。明彻曰:“兵贵在速, 而彼结营不进, 自挫其锋, 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 四面疾攻, 一鼓而克, 生禽王琳。景和惶惧遁走。诏遣谒者萧淳风, 就寿阳册明彻, 明彻登坛拜受, 将卒莫不踊跃焉。初, 秦郡属南兖州, 后隶谯州, 至是, 诏以谯之秦、盱眙、神农三郡还属南兖州, 以明彻故也。九年, 诏明彻进军北伐。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以铁锁贯车轮, 遏断船路。诸将闻之, 甚惶恐, 议欲破堰拔军, 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 知事不济, 遂从之, 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明彻仍自决其堰, 乘水势以退军。及至清口, 水势渐微, 舟舰并不得渡, 众军皆溃, 明彻穷蹙, 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 卒于长安, 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译文: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吴明彻年幼丧父,他本性至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到秋天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吴明彻以布衣身份出任梁朝东宫直后,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三千多斛粟麦,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他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少。盗贼们听说了这件事,就避让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非常多。高祖镇守京口时,十分诚恳地约请吴明彻与自己结交。吴明彻就去拜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就座,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吴明彻曾经读了一些书史经传,又到过汝南向周弘正学了天文,大体上晓得了其中一些奧妙,高祖非常賞识他。太建四年,天子征召吴明彻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定策北伐并亲自出征。五年,吴明彻总领各路军马十余万。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王琳领兵据守。王琳到了,与刺史王贵显保守外城吴明彻断定王琳初到,人心还没有归附他,就趁黑夜发起进攻,结果王琳的士卒半夜溃散,齐军退保相国城和金城。适遇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王琳,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走逃遁。天子诏令派遣谒者萧淳风,到寿阳册封吴明彻,吴明彻登台拜受,全军将士    无不为之雀跃欢呼。九年,天子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领部属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吴明彻就用拦坝的方法将清水逼入城中,城下用舟舰团团围佳,发动猛烈的攻击。 周派遣上将军王轨用铁链连贯车轮封锁水面,阻断吴明彻的船路。吴明彻的将领听说非�?志�,纷纷议论要破坝撤军,用船只装萩马匹而退。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就派萧摩诃率领数千军马先撤回。随后吴明彻亲自破坝,借水势退军。当退到了清口,水势逐渐衰弱下来,船舰都渡不过去,众多军兵尽皆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时年六十七岁。


        相关练习:《陈书·吴明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陈书·徐俭传》《陈书·孙瑒传》
        《陈书·许亨传》《陈书·沈恪传》
        《陈书·虞荔传》《陈书·裴忌传》
        《陈书·褚玠传》《陈书·殷不害传》
        《陈书·沈文阿传》《陈书·黄法氍传》
        《陈书·到仲举传》《陈书·姚察传》
        《陈书·王劢传》《陈书·徐陵列传》
        《陈书·萧引传》《陈书·樊猛传》
        《陈书·周迪传》《陈书·袁宪传》
        《陈书·樊毅传》《陈书·王元规传》
        《陈书·蔡徵传》《陈书·张种传》
        《陈书·谢贞传》《陈书·任忠传》
        《陈书·孔奂传》《陈书·何之元传》
        《陈书·孙玚传》《陈书·韩子高传》
        《陈书·淳于量传》《陈书·周文育传》
        《陈书·沈君理传》《陈书·周弘正传》
        《陈书·周文育》《陈书·吴明彻》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