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南史·刘绘传》原文及翻译

        南史
        原文:
            刘绘字士章, 愃弟也。豫章王嶷镇江陵, 绘为镇西外兵参军, 以文义见礼。时琅邪王诩为功曹, 以吏能自进, 嶷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陈蕃, 然阁下自有二骥也。”
            性通悟出为南康相郡人有姓赖所居名秽里刺谒绘绘戏嘲之曰君有何秽而居秽里此人应声曰:“未审孔丘何阙, 而居阙里。”绘默然不答, 亦无忤意, 叹其辩速。
            后历位中书郎, 掌诏诰。敕助国子祭酒何胤撰修礼仪。永明末, 都下人士盛为文章谈义, 皆凑竟陵西�。嫖蠼煨�。时张融以言辞辩捷, 周颙弥为清绮, 而绘音采赡丽, 雅有风则。时人为之语曰:“三人共宅夹清漳, 张南周北刘中央。”言其处二人间也。
            鱼复侯子响诛后, 豫章王嶷欲求葬之, 召绘为表言其事, 绘须臾便成。嶷叹曰:“祢衡何以过此。”后魏使至, 绘以辞辩被敕接使。事毕, 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 但得我语亦难矣。”
            隆昌中, 兄悛坐事将见诛, 绘伏阙请代兄死, 明帝辅政, 救之, 乃免死。明帝即位, 为太子中庶子。安陆王宝晊为湘州, 以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 行湘州事。宝晊妃, 悛女也。宝晊爱其侍婢, 绘夺�。咭云粑�, 宝晊以为恨, 与绘不协。遭母丧去官, 有至性。服阕, 为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行南徐州事。
            及梁武起兵, 朝廷以绘为雍州刺史, 固让不就。众以朝廷昏乱, 为之寒心。绘终不受, 乃改用张欣泰。转绘建安王车骑长史, 行府国事。
            及东昏见杀, 城内遣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赍其首诣梁武帝于石头。转大司马从事中郎, 卒。
        (节选自《南史•刘绘传》)


        译文:
            刘绘字士章, 刘愃的弟弟, 豫章王萧嶷镇守江陵, 刘绘任镇西外兵参军, 因善解文章义理受到礼遇。当时琅邪人王诩任功曹参军, 因有办理公务的才能而受到重视, 萧嶷曾对幕僚们说:“我虽不能得到陈蕃的后嗣, 但是我的幕府中自由两位能人。”
            刘绘性情通达聪悟, 出朝任南康相, 郡里有一人姓赖, 住在秽里, 拿着名片来拜见刘绘, 刘绘同他开玩笑说:“您有什么污秽, 因而住在秽里?”这人应声答道:“不明白孔丘有什么缺陷, 因而居住在阙里。”刘绘听后哑口无言, 但也不认为他顶撞冒犯, 而是叹服他的辩才敏捷。
            后来历任中书郎, 负责起草诏诰。后又受黄命协助国子祭酒何胤撰写礼仪。永明末年, 京都人士热衷谈文章义理, 都聚集在竟陵王西�。趸娉晌僮撑芍凶罱艹稣�。当时张融因言辞善辩敏捷, 周颙更加清丽, 而刘绘的言谈富丽华赡, 素有风范。当时人们为此这样说:“三个人共宅而居, 中间夹着清漳水, 张融在南, 周颙在北, 刘绘在中央。”意思是刘绘处在张、周二人中间。
            鱼复侯萧子响被杀后, 豫章王萧嶷想请求朝廷批准安葬他, 召刘绘起草奏章, 刘绘一会儿就写成了。萧嶷叹息说:“祢衡凭借什么超过这(刘绘的才能)。”后来北魏使者来朝, 刘绘因言辞善辩受命接待使者。接待完毕, 应当摆写答辞。刘绘对人说:“不要说润色不容易, 仅仅只是听懂我的话就很难了。”
            隆昌年间, 刘绘的兄长刘悛因犯事获罪将要被诛杀, 刘绘拜伏在殿前请求代替兄长受死, 当时是明帝辅佐政事, 出面营救, 才得以免死。明帝即位后, (刘绘)任太子中庶子。安陆王萧宝晊任湘州太守, 任命刘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 主管湘州事务。萧宝晊的妃子, 是刘悛的女儿。萧宝晊很疼爱他的一个侍女, 刘绘想夺为己有, 侍女将此事禀告萧宝晊, 宝晊很恼怒, 从此与刘绘不和。刘绘逢母亲去世, 离职服丧, 服丧期间很是纯孝。服丧完毕, 任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管理南徐州事务。
            等到梁武帝起兵, 朝廷派刘绘担任雍州刺史, 刘绘坚决辞让不接受任命。当时众人都因为朝政昏乱, 感到心寒意冷。刘绘最终不接受任命, 朝廷于是改派张欣泰。调刘绘担任建安王车骑长史, 管理府国事务。
            等到东昏侯被杀, 城内众臣派刘绘和国子博士范云等人带着东昏侯的首级到石头城迎接梁武帝。刘绘转任大司马从事中郎, 死于任上。

        相关练习:《南史·刘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南史·江淹传》《南史·章昭达传》
        《南史·袁粲传》《南史·侯景传》
        《南史·杜骥传》《南史·郭原平传》
        《南史·顾野王传》《南史·蔡撙传》
        《南史·毛喜传》《南史·孔范传》
        《南史·傅琰传》《南史·萧思话传》
        《南史·到彦之传》《南史·夏侯亶传》
        《南史·萧颖胄传》《南史·柳恽传》
        《南史·齐书·王敬则传》《南史·曹景宗传》
        《南史·萧摩诃传》《南史·徐孝嗣传》
        《南史·宗测传》《南史·虞玩之传》
        《南史·王僧虔传》《南史·萧子良传》
        《南史·沈炯传》《南史·张兴世传》
        《南史·王规传》《南史·张行信传》
        《南史·沈庆之传》《南史·萧劢传》
        《南史·陈庆之传》《南史·王猛传》
        《南史·郑鲜之传》《南史·褚彦传》
        《南史·刘瓛传》《南史·柳元景传》
        《南史·阮孝绪传》《南史·裴邃传》
        《南史·何远传》《南史·周颙传》
        《南史·张稷传》《南史·范云传》
        《南史·蔡景历传》《南史·吕僧珍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