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李建中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李建中字得中, 其先京兆人。曾祖逢, 唐左卫兵曹参军。祖稠, 梁商州刺史, 避地入蜀。会王建僭据, 稠预佐命功臣, 左卫将军。建中幼好学, 十四丁外艰。会蜀平, 侍母居洛阳, 聚学以自给、携文游京师, 为王祐所延誉, 馆于石熙载之第, 熙載厚待之,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 解褐大理评事, 知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荐其能, 再迁著作佐郎, 监潭州茶�。牡钪胸�, 历通判道、郢二州。柴成务领漕运, 再表称荐, 转太常博士, 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太宗嘉赏因引对便殿赐以绯鱼会考课京朝官建中旧坐公累罚金漏其事坐降授殿中丞监在京榷易院 苏易简方被恩顾, 多得对, 尝言蜀中文士, 因及建中。太宗亦素知之, 命直昭文馆 建中父名昭文, 恳辞, 改集贤院。数月, 出为两浙转运副使, 再迁主客员外郎, 历通判河南府、知曹、解、�!⒉趟闹�。景德中, 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建中性简静, 风神雅秀, 恬于荣利, 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 尤爱洛中风土, 就构园池, 号曰“静居”。好吟咏, 每游山水, 多留题, 自称岩夫民伯。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建中善修养之术, 会命官校定《道藏》, 建中预焉。又判太府寺。大中祥符五年冬, 命使泗州, 奉御制《汴水发愿文》, 就致设醮, 使还得疾, 明年卒, 年六十九。建中善书札, 行笔尤工, 多构新体, 草、隶、篆、籀、八分亦妙, 人多摹习, 争取以为楷法。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 皆科斗文字, 有诏嘉奖。好古勤学, 多藏古器名画。有集三十卷。子周道、周士并进士及第。周士历侍御史、江东陕西转运、三司盐铁判官, 赐金紫, 终工部郎中。子周民, 太子中舍。
        (节选自《宋史·李建中传》)


        译文:
            李建中字得中, 他的祖先是陕西西安人。曾祖父李逢, 曾任唐朝左卫兵曹参军。祖父李稠, 曾任后梁商州刺史, 后来躲避战乱进入蜀地。适逢王建割据一方(自立称帝, 国号“蜀”)。李稠位列佐命功臣, 担任左卫将军。李建中小时候就喜爱学习, 十四岁时遭逢父丧。蜀被(宋)平定时, 李建中侍奉母亲, 迁居洛阳, 开设学馆来维持生活。他携带文章在京城游历, 获王祐赏识推荐, 住在石熙载的府第, 石熙载给以他优厚的待遇。宋太平兴国八年, 李建中考中进士甲科, 入仕担任大理评事, 管理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举荐他, 他两次升迁担任著作佐郎, 监管潭州茶�。蟾娜蔚钪胸�, 历任道、郢二州的通判。柴成务主管漕运, 两次上表称赞推荐他, 李建中转任太常博士。当时上书言事的人大多是为了权势利益而进谏的, 李建中上表陈述当时朝政的利弊, 列述王道霸业的谋略。太宗赞赏他, 于是在便殿召见询问, 赏赐他绯衣和鱼符袋。适逢朝廷对在京的官员进行考核, 李建中旧时因公事多次被�?�, 漏报该事, 因此被降为殿中丞, 仍监管在京的榷易院。苏易简正受到皇帝恩宠眷顾, 时常能(入宫)答对,曾经说起蜀中的文士, 于是提到李建中。太宗也一向知道李建中, 便任命他在昭文馆当值。李建中因为父亲的名字是昭文, 所以恳切地推辞, 于是改任集贤院。几月后, 他出京担任两浙转运副使, 后两次升迁任主客员外郎, 历任河南府通判, 曹、解、�!⒉趟闹葜�。景德年间, 因任职已久, 根据资历晋升为金部员外郎。李建中生性素简沉静, 风姿神采高雅不俗, 淡泊名利, 前后三次请求担任当时的闲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他特别喜爱洛阳风土人情, 就地构筑园池, 命名为“静居”。他爱好吟咏, 每游览山水, 常题写诗文, 自称“岩夫民伯”。后来加官任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李建中善于修身养静之术, 适逢朝廷让官员校订《道藏》, 李建中参与了此项工作。后来又掌管太府寺。大中祥符五年的冬天, 他受命出使泗州, 奉皇命作《汴水发愿文》, 就地传达设坛祭祀。出使回来后患�。诙耆ナ�, 时年六十九岁。李建中擅长写书札, 尤其长于运笔, 常巧构新体, 草书、隶书、篆书、籀书、八分书都写得十分精妙, 人们常临摹学习他的作品, 争着获取以作为书写的典范。他曾经手抄郭忠恕的《汗简集》来献给朝廷, (用的)都是蝌蚪文字, 皇帝下诏书称赞并奖励他。他喜好古文字, 勤于学习, 收藏了很多古器名画。有作品集三十卷。李建中的儿子李周道、李周士一起考中进士。李周士先后担任侍御史、江东陕西转运、三司盐铁判官等职务, 皇帝赏赐他金鱼袋和紫衣, 最后任职工部郎中。另一子李周民, 担任过太子中舍。


        相关练习:《宋史·李建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苏颂传》(二)《宋史·郑居中传》
        《宋史·谭延美传》《宋史·王随传》
        《宋史·张载传》(二)《宋史·孙何传》
        《宋史·徐元杰传》《宋史·张佶传》
        《宋史·王禹偁传》《宋史·张琼传》
        《宋史·刘筠传》《宋史·张珏传》
        《宋史·赵普传》(二) 《宋史·李璧传》
        《宋史·王安中传》《宋史·荆嗣传》
        《宋史·王涣之传》《宋史·夏守赟传》
        《宋史·李肃之传》《宋史·赵振传》
        《宋史·李道传》《宋史·张观传》
        《宋史·曹辅传》《宋史·蔡抗传》
        《宋史·张昭传》《宋史·沈伦传》
        《宋史·赵逢传》《宋史·乐黄目传》
        《宋史·辛弃疾传》(三)《宋史·王安石传》(二)
        《宋史·宋湜传》《宋史·曹翰传》
        《宋史·白守素传》《宋史·镇王赵元偓传》
        《宋史·李之纯》《宋史·张秉传》
        《宋史·滕元发传》(二)《宋史·吕希哲传》
        《宋史·向敏中传》《宋史·李处耘传》
        《宋史·郭劝传》《宋史·袁燮传》
        《宋史·王举正传》《宋史·范杲传》
        《宋史·李定传》《宋史·赵汝愚传》
        《宋史·张孝祥传》《宋史·赵汝谈传》
        《宋史·程之邵传》《宋史·蓝继宗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