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三)
| | 宋史 原文: 《远虑》曰: 圣人之道, 有经、有权、有机, 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有腹心之臣。曰经者, 天下之民举知之可也;曰权者, 民不可得而知矣, 群臣知之可也;曰机者, 虽群臣亦不得而知之矣, 腹心之臣知之可也。夫使圣 人无权, 则无以成天下之务, 无机, 则无以济万世之功, 然皆非天下之民所宜知;而机者又群臣所不得闻, 群臣不得闻, 则谁与议?不议不济, 然则所谓腹心之臣者, 不可一日无也。后世见三代取天下以仁义, 而守之以礼乐也, 则曰“圣人无机”。夫取天下与守天下, 无机不能。顾三代圣人之机, 不若后世之诈, 故后世不得见。 其有机也, 是以有腹心之臣。禹有益, 汤有伊尹, 武王有太公望, 是三臣者, 闻天下之所不闻, 知群臣之所不知。禹与汤武倡其机于上, 而三臣者和之于下, 以成万世之功。下而至于桓、文, 有管仲、狐偃为之谋主, 阖庐有伍员, 勾践有范蠡、大夫种。高祖之起也, 大将任韩信、黥布、彭越, 裨将任曹参、樊哙、滕公、灌婴, 游说诸侯任郦生、陆贾、枞公, 至于奇机密谋, 君臣所不与者, 唯留侯、酂侯二人。唐太宗之臣多奇才, 而委之深、任之密者, 亦不过曰房、杜。夫君子为善之心与小人为恶之心一也, 君子有机以成其善, 小人有机以成其恶。有机也, 虽恶亦或济, 无机也, 虽善亦不克, 是故腹心之臣不可以一日无也。司马氏, 魏之贼也, 有贾充之徒为之腹心之臣以济, 陈胜、吴广, 秦民之汤、武也, 无腹心之臣以不克。何则?无腹心之臣, 无机也, 有机而泄也。夫无机与有机而泄者, 譬如虎豹食人而不知设陷阱, 设陷阱而不知以物覆其上者也。 译文: 《远虑篇》说: 作为一个圣人, 他应该懂得经略之策, 精通权术之道, 深悟心机之要。拥有黎民, 拥有群臣并拥有腹心之臣。经略之策, 可让天下黎民人人知晓, 权术之道, 不可让黎民知道但可让群臣知道, 而对于心中之机要, 则只能让个别心腹之臣知道。如果圣人不懂运用权力, 就不可能办好国家的事务;如果圣人没有心机, 就不可能成就万世之功业。这些道理都是不便让天下之民知道的。心机既然不可外泄于群臣, 那么皇帝与谁商议定夺呢?显然是心腹之臣, 所以说, 心腹之臣对于皇帝来说不可一日没有。后世认为夏、商、周三代以仁义夺取天下, 以礼乐守护天下, 不免盲目得出“圣人无机”的结论, 但是我仍然认为, 圣人如果无心机, 是不能夺天下与守天下的, 只不过三代圣人之心机不如后世圣人心机之诡诈, 所以后世之人往往不易轻易发觉。 有心机, 必须要有心腹之臣, 禹有益, 汤有伊尹, 武王有太公望, 这三个心腹之臣都能闻天下之所不闻, 知群臣之所不知。所以说, 禹、汤、武王之心机与三个心腹之臣相应和才成就了万世之功业。三代以下的齐桓公、晋文公分别有管仲和狐偃为之谋划;此外, 吴王阖闾拥有伍子胥, 越王勾践拥有范蠡、文种。刘邦在夺天下与守天下的过程中, 先后任用过韩信、黥布、彭越、曹参、樊哙、滕公、灌婴、郦生、陆贾、枞公等, 然而只让心腹之臣留侯与赞阝侯二人参与奇机密谋。唐太宗的臣子多奇才, 然而委之深、任之重者也不过是房玄龄和杜建德二人。君子为善之心与小人为恶之心都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君子有心机可以成就善业, 小人有心机可以造就恶业。如果有心机, 即使是恶业也可达成;如果无心机, 虽然是善业恐怕也难以完成。所以说心腹之臣不可一日没有。司马氏可以说是魏之叛臣贼子, 然而他有贾充之徒作为自己的心腹之臣, 竟也达成恶业。反观陈胜、吴广, 他们可称得上是秦时的英雄, 但最终为什么没有成就大业呢?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心腹之臣没有心机, 即使有心机也外泄了。无心机与有心机而外泄, 就好比虎豹想吃人而不知道设陷阱, 或者是设了陷阱而不知道做好伪装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