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论养气》原文及翻译(一)
|
| 孟子 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 得行道焉, 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 不肤挠, 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 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 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剌万乘之君若剌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 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 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 虑胜而后会, 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 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 未知其孰贤, 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 虽褐宽博, 吾不惴焉;自反而缩, 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 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 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 勿求于心;不得于心, 勿求于气。’不得于心, 勿求于气, 可;不得于言, 勿求于心, 不可。夫志, 气之帅也;气, 体之充也。夫志至焉, 气次焉。故曰:持其志, 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 气次焉’, 又曰‘持其志, 无暴其气’者, 何也?”曰:“志壹则动气, 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 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译文: 公孙丑问道:“夫子您如果身居齐国的公卿宰相之位, 得以推行道义, 即使因此而使齐国成为霸主, 或者使齐国成为众人归往的国家, 也没有什么可惊异的。如果这样, 夫子是否会因为畏惧艰难而心有所动呢?”孟子说:“不, 我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动心了。”公孙丑说:“如此说来, 夫子比孟贲强多了。”孟子说:“这不是苦难的事。告子能不动心比我还早。”公孙丑说:“要不动心, 有没有方式方法呀?”孟子说:“有。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式是, 不在肌肤受到刺激的时候有所举动, 不在眼睛遇到刺激的时候有所逃避。他所想的是, 因为有人在他身上拔一根毛发, 就好比在众人聚集的集市上受到鞭打。不受贫贱之人的屈辱, 也不受大国之君的屈辱。他把刺杀大国之君看得就像刺杀贫贱之人一样。他不畏惧诸侯。有人对他说出不好的言辞, 他一定会以牙还牙。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式方法,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把不能取胜当作能够取胜一样对待。估量敌人强弱然后在进军, 考虑好必然能取胜然后再交战, 这是畏惧敌军的做法。我孟舍怎能算得准一定会取胜呢?只是能够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的做法与曾子有相似之处, 北宫黝的做法与子夏有相似之处。孟施舍和北宫黝二人的勇气, 难以说清他们之中谁更贤能, 然而, 孟施舍能够守住要点。当初, 曾子对他的弟子子襄说:‘你喜欢勇武吗?我曾经从我的师父孔子那里听说过什么叫大勇:自我反思而认识到自身言行不符合正义, 即使所面对的是贫贱之人, 我也不能去威吓他;自我反思而认识到自身言行符合正义, 即使所面对的是千万人, 我也要勇往直前。’孟施舍能够守住勇气, 又不如曾子那样能守住要点更好。”公孙丑说:“请问夫子的不动心跟告子的不动心, 可以请您讲一讲看法吗?”孟子说:“告子自己说过:‘别人对我没有善言, 就不用考虑他是否有善心;别人对我没有善心, 就不用考虑用善气对待他。’从言语上不能认同, 就不要再去探求他们内心的想法, 这样做还算可以;不能在内心想法上得到认同, 就不要再去探求他们的勇气, 这就不能认可了。心志是勇气的统帅, 勇气是身体充实的关键。心志在其中最重要, 勇气在其中居第二。所以说, 要保持自身的心志, 不要放弃自身的勇气。”公孙丑说:“既然说‘心志是勇气的统帅, 勇气是身体充实的关键’, 又说‘要保持自身的心志, 不要放弃自身的勇气’, 为什么?”孟子说:“心志专一就可以使勇气发动, 勇气专一就能使心志发动。如今那些走路不稳或者行走过快的人, 这些人都是因为气而反过来使其心发生变化所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