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 | | 欧阳修 原文: 庆历四年秋, 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 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 书七八至, 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 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 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 年二十以归吾, 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 殓以嫁时之衣, 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 治其家, 有常法。其饮食器皿, 虽不及丰侈, 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 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 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 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 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 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 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 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 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 及时事之得失, 皆有条理。吾官吴兴, 或自外醉而归, 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 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 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 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 天下重困, 盗贼暴起于江淮, 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 死而得君葬我, 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 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 而殁也又无以厚焉, 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 庶几以慰其魂, 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 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 有删节) 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 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 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 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 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 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 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 她二十岁嫁给了我, 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 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我的贫穷超乎寻常, 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 有她自己的办法, 家里的饮食器皿, 虽然不是很多, 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 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 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 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 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 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 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 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 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 过后, 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 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 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 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 就高兴;如果不是, 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 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 南方大旱, 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 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 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 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 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 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 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 应该是两个方面, 一是安居贫而不困, 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 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 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 大多像这样。“之所以”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 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 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 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 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 我能忍心不写吗?
相关练习: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