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郑居中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郑居中, 字达夫。崇宁中, 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初, 居中自言为贵妃从兄弟, 妃从蕃邸进, 家世微, 亦倚居中为重, 由是连进擢。明年, 迁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 同知枢密院。改资政学士。蔡京以星文变免, 赵挺之相, 与刘逵谋尽改京所为政。未几, 徽宗颇悔更张之暴, 外莫有知者。居中知之, 即入见言:“陛下建学�!⑿死窭�,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帝大悟。帝意乃复向京。京再得政, 两人之助为多。居中厚责报, 京为言枢密本兵之地, 与三省殊, 无嫌于用亲。经臣方恃权, 力抗前说, 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 始怨之, 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后进知院事。四年, 京又罢。居中自许必得相, 而帝觉之, 不用。政和中, 再知枢密院, 官累特进。时京总治三�。姹渎曳ǘ�。居中每为帝言, 帝亦恶京专, 寻拜居中少�!⑻�, 使伺察之。居中存纪纲, 守格令, 抑侥幸, 振淹滞, 士论翕然望治。丁母忧, 旋诏起复。逾年, 加少傅, 得请终丧。服除, 以威武军节度使使佑神观。连封崇、宿、燕三国公。朝廷遣使与金约夹攻契丹, 复燕云, 蔡京、童贯主之。居中力陈不可, 谓京曰:“公为大臣。国之元老, 不能守两国盟约, 辄造事端, 诚非妙算。”京曰:“上厌岁币五十万, 故尔。”居中曰:“公独不思汉世和戎用兵之费乎?使百万生灵肝脑涂地, 公实为之。”由是议稍寝。其后金人数攻, 契丹日蹙, 王黼、童贯复议举兵, 居中又言:“不宜幸灾而动, 待其自毙可也。”不听。燕山平, 进位太保, 自陈无功, 不拜。入朝, 暴遇疾归舍, 数日卒, 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 谥文正。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 有删改) 


        译文:
            郑居中字达夫, 开封人。崇宁年间, 担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当初, 郑居中自称是贵妃的堂兄弟, 贵妃从藩王官邱进入后宫, 她家世地位卑微低贱, 也依靠郑居中来增加自己的分量, 从此郑居中连连被提拔。第二年, 郑居中升任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 郑居中任同知枢密院。后改任资政殿学士。蔡京因为星象有变而被罢相, 赵挺之担任宰相, 与刘逵谋划全部改变蔡京所制定的政令。不久, 宋徽宗非�:蠡诟辉紫嗟淖龇�, 在朝臣中没有人明白皇帝的心意。郑居中明白这一点, 就入宫求见宋徽宗说:“陛下兴建学校, 大兴礼乐, 来藻饰太平;设置居养、安济院, 来救济穷困百姓, 哪里违逆天意而导致天谴呢?”宋徽宗彻底醒悟。皇帝心中又偏向蔡京。蔡京再次得以执政, 郑居中的帮助很多。郑居中要求得到厚报, 蔡京对他说枢密是执掌兵权的重要机关, 与三省机关不同, 不妨用人唯亲。经臣正把持朝政, 竭力诋毁前说, 蔡京的话没有起作用。郑居中怀疑蔡京不提拔自己, 于是怨恨他, 就和张康国一起诋毁蔡京。后来又提升为知枢密院事。四年, 蔡京又被罢免。郑居中自认为一定会成为宰相, 皇帝觉察出来, 没有重用他。政和年间, 郑居中再次担任知枢密院事。当时蔡京总管三省政事, 越发乱为改变法令制度。郑居中常常为此向皇帝进言, 皇帝也讨厌蔡京专断, 不久授任郑居中为少�!⑻�, 让他暗中监察蔡京。郑居中执政坚守纲纪格令, 阻止侥幸小人的进用, 提拔长期得不到重用的官员, 士大夫一致认为大治有望。郑居中母亲去世守丧(未满三年), 不久皇帝下诏起用他并官复原职。一年之后, 郑居中加官少傅, 请求守满丧期并得到准许。守丧期满后, 郑居中以威武军节度使身份兼任佑神观使。接连被封为崇、宿、燕三国公。朝廷派遣使者与全国约定夹攻契丹, 恢复燕云领土, 蔡京、童贯主持这件事。郑居中竭力陈述不可以这样做, 对蔡京说:“您是国家的大臣, 是国家的元老, 不能够遵守宋全两国的盟约, 总是制造事端, 实在不是好计策。”蔡京说:“皇上讨厌每年拿出五十万岁币给金国, 所以才这样。”郑居中说“您难道不考虑汉代和亲政策与出兵打仗的费用相比哪一个更多吗?让百万百姓肝脑涂地, 实在是你造成的啊!”因此这个意见渐渐停下来。那以后金人多次进攻契丹, 契丹一天天陷入困境, 王黼、童贯又建议发兵, 郑居中又说:“不应该幸灾乐祸而安动干戈, 等待契丹自行灭亡就可以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燕山被平定后, 皇帝要进升他为太保, 郑居中向皇帝陈述自己没有功劳, 不能接受任命。有一天上朝, 突然患病就回到住处, 几天后就去世了, 终年六十五岁。被追赠太师、华原郡王, 谥号为“文正”。  




        相关练习:《宋史·郑居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谭延美传》《宋史·王随传》
        《宋史·张载传》(二)《宋史·孙何传》
        《宋史·徐元杰传》《宋史·张佶传》
        《宋史·王禹偁传》《宋史·张琼传》
        《宋史·刘筠传》《宋史·张珏传》
        《宋史·赵普传》(二) 《宋史·李璧传》
        《宋史·王安中传》《宋史·荆嗣传》
        《宋史·王涣之传》《宋史·夏守赟传》
        《宋史·李肃之传》《宋史·赵振传》
        《宋史·李道传》《宋史·张观传》
        《宋史·曹辅传》《宋史·蔡抗传》
        《宋史·张昭传》《宋史·沈伦传》
        《宋史·赵逢传》《宋史·乐黄目传》
        《宋史·辛弃疾传》(三)《宋史·王安石传》(二)
        《宋史·宋湜传》《宋史·曹翰传》
        《宋史·白守素传》《宋史·镇王赵元偓传》
        《宋史·李之纯》《宋史·张秉传》
        《宋史·滕元发传》(二)《宋史·吕希哲传》
        《宋史·向敏中传》《宋史·李处耘传》
        《宋史·郭劝传》《宋史·袁燮传》
        《宋史·王举正传》《宋史·范杲传》
        《宋史·李定传》《宋史·赵汝愚传》
        《宋史·张孝祥传》《宋史·赵汝谈传》
        《宋史·程之邵传》《宋史·蓝继宗传》
        《宋史·杨巨源传》《宋史·刘应龙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