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曾巩《书魏郑公传》原文及翻译
        曾巩
        书魏郑公传

        原文: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①, 而魏郑公之徒②, 喜遭其时, 感知己之遇, 事之大�。薏悔哨孩�, 虽其忠诚所自至, 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 太宗之所以称贤主, 而前世之君不及者, 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 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 而太宗怒之, 薄其恩礼, 失终始之义, 则未尝不反复嗟惜, 恨其不思④, 而益知郑公之贤焉。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 非灭人言以掩己过⑤, 取小亮以私其君, 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 是以谏诤为非美也, 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 而后世不见, 则非惟失一时之公, 又将使后世之君, 谓前代无谏诤之事, 是启其怠且忌矣⑥。太宗末年, 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 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⑦, 而始恨郑公不在世, 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⑧, 其言至深, 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 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⑨, 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 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 或区区之小让, 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 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 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 非其史之遗, 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 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 为尊亲贤者讳, 与此其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讳者, 恶也, 纳谏诤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 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 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 而使后世传之, 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 而必其过常在于君, 美常在于己也, 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 其在正邪, 未可知也, 其焚之而惑后世, 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或曰:“造辟而言, 诡辞而出, 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令万一有是理, 亦谓君臣之间, 议论之际, 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 岂杜其告万世也。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 而不欺乎万世者, 郑公也。益知其贤云, 岂非然哉!岂非然哉![1]
        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 听从群臣的意见, 而魏郑公这些人为碰上了好时代而高兴, 感激太宗知遇之恩, 因此事情不论大�。挥胁恢毖越傻�, 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 但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的结果!那么, 我想唐代之所以是太平盛世, 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 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 根本原因都出在这里�。∧芄恢勒庑�, 是因为相关历史有记载。等我看到郑公把谏诤的事记录下来交付给史官, 太宗因此大怒, 减轻了对他的恩宠礼遇, 丧失了始终如一的群臣道义, 我没有一次不反复叹惜, 遗憾太宗不慎重思考, 而更加理解郑公的贤良了。
        唐太宗君王任用臣子, 臣子侍奉君王的理解是什么呢?只是遵循公正罢了。公正, 不是抹杀别人的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 不博取小信而讨好自己的君主, 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还有更不可以做的是, 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 这是把谏诤当做不好的事情, 那么后代谁还会去当面谏诤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 可是后代看不见, 那就不只是掩住一时的公正, 又将使后代的君主误以为前代没有谏诤的情况。这是开启引导了惰怠和忌讳进谏的风气。太宗晚年, 群臣已经知道了他掩盖进谏之事, 于是不说, 使得太宗慢慢地不知道天下的得失利害了。一直到了辽东战事失败, 才开始憾恨郑公已经不在人世, 还不曾知道他悔恨的萌芽就产生于这件事情上。
        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对君主恳切地劝谏, 言辞极其深刻, 事情又非常紧迫。这些保存在《尚书》里, 不曾湮没。到现在, 人们还称颂太甲、成王为贤君, 伊尹、周公为良相, 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弃, 成就小小的谦让的名声, 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谏诤, 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灭亡, 他们臣子的谏词就看不到, 不是当时史官遗漏没记, 而是天下人都不敢进言的结果。那谏诤之事没有载入史册, 这更加使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显露于后世。
        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为君主、父母、贤德之人掩饰隐瞒过错, 与你的说法正好相反。”《春秋》里所掩饰、隐瞒的都是缺点, 接受谏诤怎么能说是缺点呢?又说:“既然如此, 是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 而是近世的人为了博取一点点忠诚而干的, 这种事情又不对。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做替君主掩饰过错的美德, 又在世上流传。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 一定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 而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身上, 怎么能说是爱他们的君主呢?孔光删去他奏章的内容, 究竟是正直还是邪僻, 已经不清楚了;而那些用焚稿来迷惑后世的人, 又怎么知道不是为了实现他们自己的个人私利呢?又有人说:“到君主面前说的话, 出来不把实话告诉别人。这也与你的观点不同。”我说, 这不是圣人说过的话。即使万一有这样的道理, 也是说君臣之间, 议论国家大事, 不想对当时的人泄漏他们的话语罢了, 怎么会是禁止告诉万世!
        唉!用忠诚守义要求自己、侍奉君主, 而且也不欺瞒万世的人, 就是郑公�。∥以谇懊嫠倒案永斫饬怂南土肌闭庋幕�, 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注释:
        ①太宗:唐太宗(599—649), 即李世民。
        ②魏郑公:魏征(580—643), 字玄成, 唐朝著名政治家, 封郑国公。
        ③谏诤: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 劝人改正。
        ④恨:遗憾。
        ⑤灭:灭绝, 杜塞。掩:掩盖, 遮没。
        ⑥�。菏杪�。忌:避忌, 讳饰, 掩盖。
        ⑦辽东之败:唐太宗进攻辽东, 损失惨重。辽东战役后, 太宗怅然于魏征辞世, 无人谏阻其远征。
        ⑧伊尹:名挈, 商初大臣, 助汤灭桀, 汤去世后又佐继位者。周公:姬旦, 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辅武王伐纣, 统一天下, 又佐成王开创盛世。
        ⑨太甲:成汤孙, 即位三年间暴虐乱德, 伊尹放之于桐宫(成汤葬地);三年后悔过反善, 被接回复位。见《史记•殷本纪》。成王:武王子姬诵。让:谦让。桀:夏末代君主。纣:商末代君主。幽:西周末代君主。厉:即周厉王即姬胡。始皇:秦始皇(前259—前210), 嬴政。前221年统一全国。《春秋》之法:春秋文字简短, 每于一字间寓褒贬, 后世即称此为春秋笔法。《春秋》, 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 载鲁隐公元年(前722)—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事。戾:违反, 背叛。小亮:小聪明。亮:亮察。孔光:字子夏, 鲁人, 孔子十四代孙, 西汉末年大臣。庸讵:反诘之词, 难道, 哪里。造辟:朝见君主。诡辞而出:用假话敷衍, 不泄露实情。令:即令, 即使。杜:断绝, 阻碍。


        相关文言文
        《墨池记》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尹公亭记》曾巩《送丁琰序》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曾巩《学舍记》
        《送李材叔知柳州》曾巩《唐论》
        曾巩《邪正辨》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洪渥传》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曾巩《与孙司封书》
        曾巩《谢杜相公书》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
        曾巩《南轩记》曾巩《筠州学记》
        曾巩《醒心亭记》曾巩《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刑赏论》曾巩《王平甫文集序》
        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常见的成语解释
        常用成语易错字正确解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齐桓晋文之事》参考翻译《琵琶行》诗体翻译
        《干将莫邪》《师说》参考翻译
        《庄暴见孟子》参考翻译《郑人买履》及注释
        《郢书燕说》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绿色基因的革命》赏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唐雎不辱使命》
        《三峡》文句品析《与朱元思书》文句品析
        《观巴黎油画记》导读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
        《答谢中书书》《核舟记》
        《鸿门宴》吴均《与朱元思书》
        屈原《橘颂》《阿房宫赋》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