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答崔立之书》原文及翻译
| | | 韩愈 原文: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 动不得时, 至于颠顿狼狈, 失其所操持, 困不知变, 以至辱于再三, 君子小人之所悯笑, 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仆始年十六七时, 未知人事, 读圣人之书, 以为人之仕者, 皆为人耳, 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 苦家贫, 衣食不足, 谋于所亲, 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及来京师, 见有举进士者, 人多贵之。仆诚乐之, 就求其术。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 仆以为可无学而能, 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 四举而后有成, 亦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辞选者, 人尤谓之才, 且得美仕。就求其术, 或出所试文章, 亦礼部之类。私怪其故, 然犹乐其名, 因又诣州府求举。凡二试于吏部, 一既得之, 而又黜于中书。虽不得仕, 人或谓之能焉。退取所试读之, 乃类于俳优者之辞, 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之, 则欲有所成就。因复求举, 亦无幸焉。 夫所谓博学者, 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辞者, 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 进于是�。刂浠巢�, 乃不自进而已耳。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 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 且使生于今之世, 其道虽不显于天下, 其自负何如哉!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 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之汲汲于进者, 其小得, 盖欲以具裘葛, 养穷孤;其大得, 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可否, 自计已熟, 诚不待人而后知。 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 以为必俟工人之剖, 然后见知于天下, 虽两刖足不为病。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 然仕进者岂舍此而无门哉?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 尤非相悉之辞也。仆之玉固未尝献, 而足固未尝刖, 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 边境尚有被甲执兵者, 主上不得怡, 而宰相以为忧。仆虽不贤, 亦且潜究其得失, 致之乎吾相, 荐之乎吾君, 上希卿大夫之位, 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可。士固信于知己, 微足下无以发吾之狂言。愈再拜。 (取材于韩愈《答崔立之书》) 注释:①本文写于贞元十一年夏, 韩愈三次上书宰相不遇, 离京东归时。崔立之, 字斯立。 译文: 斯立先生:我这个人遇险不知停止, 行事不识时务, 以至于颠沛流离、狼狈不堪、颜面丢�。ㄈ慈匀唬┥泶Ф蚨欢渫�, 以至于多次参加考试均失败受辱, 成了被君子和小人耻笑、全天下都背离抛弃的人。 我年纪在十六七岁时, 不谙世事, 读了圣贤之书, 认为人们做官都是为了他人(谋利益), (而)不是(为了)对自己有好处。到了二十岁时, (我)苦于家境贫寒, 衣食不足, (只能)投靠亲友, 这才知道做官不仅仅是为了他人。等(我)来到京师后, 看见那些中了进士的人, 大家都对他们很看重。我很向往那样, (就)向(他们)讨教考取进士的方法。有人拿出礼部应试的赋、诗、策等给我看, 我认为(这类东西)可以不用学就会做, 于是就到(所在)州县应考。(由于)主持考试的官员评定应考者完全出于个人好恶, (所以我)考了四次才得中, 也没有很快得到官职任命。听说吏部有用博学宏辞科考试选拔的人才, 别人更加推崇其才能, 而且能得到较好的职位。(我就)向(他们)讨教考取博学宏辞科的方法, 有人拿出应试的文章, 也是礼部应试那类文章。我心里感到很奇怪, 但还是很向往博学宏辞科的名声, 就又到(所在)州府应考。一共两次参加吏部的考试, (其中)一次考中了, 却又被中书�。ù尤蚊拿ブ校┏�。(我)虽然没有得到官职任命, (但仍)有人认为我有才能。(我)回头重读那些应试的文章, (发现)竟然像歌舞滑稽戏艺人的语言一样, (我)脸上惭愧、心中不安了好几个月。(但我)既然已经做了求官的事, 就想要做出点成就来。于是又一次参加考试, 也没有考中。 博学这个称呼, 难道是如今说的含义吗?宏辞这个称呼, 难道是如今说的含义吗?如果真的让古代的豪杰之士如屈原、孟轲、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人, 参加这种考试, (我)知道(他们)一定会怀着羞惭, 心甘情愿退出考试罢了。如果(让他们)与当今那些惯会以考进士、举宏辞而取得官位的人进行那种蒙昧无聊的竞争, 我知道他们必然会失败受辱。但是那五位先生, 如果让(他们)生在当今, 他们的思想主张即使不能显扬于天下, (但)他们的自信会怎么样呢!(他们)怎么肯和才识短浅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争高低, 为此忧伤或快乐呢!所以我几次急切地求进为官的原因是, 如果做小官, 大概是用来解决自己的衣食之需, 赡养困厄孤苦的人;如果做大官, 大概是想让别人和我享受同样的欢乐。其他门路可行与否, (我)自己已经考虑得非常成熟了, 实在不必等待别人(指点)然后才明白。 如今您又把我比作献和氏璧的卞和, 认为一定要等待工人剖开(我的)璞玉, 然后才能被天下人了解, 即使是(像卞和那样)两次被砍脚也不算耻辱。您对我的勉励之意实在是非常深切的, 然而求官的人难道除此就再也没有门路了吗?您说我一定要等考取博学宏辞科之后(才能)进入仕途, (这)更不是对我熟悉了解(的人说)的话。我的“玉”固然还未呈献(给皇帝), 但我的脚也不曾被人砍去, 您不必为我过于忧伤。 如今的社会风尚还有比不上古时候淳厚的情况, 边境上还有披甲胄执兵器的侵略者, 皇帝(还)未能心神愉悦, 宰相(还在)为此忧虑。我虽然不算贤达, 也将潜心探究社会的利弊得失, 呈给我们的宰相, 献给我们的皇帝, 高的目标是希望得到卿大夫的职位, 低的目标尚且可以获取一个地方官的职位。如果(这些)都得不到, (我)还将到宽闲之野去种地, 到清静的水边去垂钓, 搜求国家的遗闻佚事, 考据贤人哲士的生平行事, 撰写一部唐代的经书, 流传后世, 声讨那些死去的奸诈谄媚的人, 张扬隐逸之士鲜为人知的美好品德所潜藏的光辉。这二者之间必将有一种是可以实现的。读书人当然相信知己, 假如没有您, 也不会有机会让我说这些狂话。韩愈再拜。
相关练习:韩愈《答崔立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