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敬播传》原文及翻译
| | | 旧唐书 原文: 敬播, 蒲州河东人也。贞观初, 举进士。俄有诏诣秘书内省佐颜师古、孔颖达修《隋史》, 寻授太子校书。史成, 迁著作郎, 兼修国史。与给事中许敬宗撰《高祖》《太宗实录》, 自创业至于贞观十四年, 凡四十卷。奏之, 赐物五百段。太宗之破高丽, 名所战六山为驻跸, 播谓人曰:“圣人者, 与天地合德, 山名驻跸, 此盖以銮舆不复更东矣。”卒如所言。 时梁国公房玄龄深称播有良史之才, 曰:“陈寿之流也。”玄龄以颜师古所注《汉书》, 文繁难�。畈ゴ槠浠�, 撰成四十卷, 传于代。寻以撰实录功, 迁太子司议郎。时初置此官, 极为清望。中书令马周叹曰:“所恨资品妄高, 不获历居此职。”参撰《晋书》, 播与令狐德棻、阳仁卿、李严等四人总其类。 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播议曰:“昆季孔怀, 天伦虽重, 比于父子, 性理已殊。生有异室之文, 死有别宗之义。今有高官重爵, 本廕唯逮子孙;祚土锡珪, 余光不及昆季。岂有不沾其廕, 辄受其辜, 背礼违情, 殊为太甚!必期反兹春令, 踵彼秋荼, 创次骨于道德之辰, 建深文于措刑之日, 臣将以为不可。”诏从之。 永徽初, 拜著作郎。与许敬宗等撰《西域图》。后历谏议大夫、给事中, 并依旧兼修国史。又撰《太宗实录》, 从贞观十五年至二十三年, 为二十卷。奏之, 赐帛三百段。后坐事出为越州都督府长史。龙朔三年, 卒官。播又著《隋略》二十卷。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 译文: 敬播, 是蒲州河东人。贞观初年, 考中进士。不久有诏命让他到秘书内省辅佐颜师古、孔颖达修撰《隋史》, 不久授官太子校书。《隋史》撰成, 转任著作郎, 兼修撰官编修国史。和给事中许敬宗撰写《高祖》《太宗实录》, 从唐代开国到贞观十四年(640), 总共四十卷, 上书进奉皇上, 被赐予杂帛五百段。太宗击败高丽国, 给作战地六山起名为驻跸, 敬播对人说:“圣人与天地犹同德, 山名叫驻跸, 这就是说皇帝的车驾不会到达更东边了。”最终如他所说的那样。 当时梁国公房玄龄极赞敬播有良史的才能, 说他是“陈寿之流的史才”。玄龄因颜师古所注《汉书》文字繁芜意思难明, 让敬播择取其中精要之处撰写成四十卷, 流传于当世。不久因撰写实录有功, 升任太子司议郎。当时刚开始设置这一官职, 极负清高的名望。中书令马周感叹道:“所遗憾的是空有极高的资格品位, 却不能获得担任此职。”参与撰写《晋书》, 敬播与令狐德棻、阳仁卿、李严等四人按类汇总。 适逢刑部上奏言事道:“法律条文有:谋反是大逆不道之罪, 父亲儿子都要判处死刑, 兄弟处以流放。此种惩处太轻不能达到惩戒目的, 希望改用重刑。”皇帝诏命百官详加议论。敬播谈道:“兄弟相亲, 天伦关系虽然很深重, 但与父子关系相比, 情理已很不同。活着有不同居室的形式, 死后有别宗异支的意义。如今有高官及崇高的爵位, 余荫庇护只达到儿子孙子;有封土赐珪, 余荫好处也不及于兄弟手足。岂有不沾荫庇之惠, 却要受牵累获罪的?这样背礼违情, 实在太过分了。一定要反对礼部的律令, 而遵从那秋荼般苛繁的刑法, 便是在道德之世而行严刑峻法, 在太平刑措之日却费尽心机罗织人的罪名, 那我认为是不当的。”诏命采纳了他的意见。 永徽初年, 授官著作郎。与许敬宗等人合撰《西域图》。后历任谏议大夫、给事中, 并依旧兼修国史。又撰写《太宗实录》, 从贞观十五年(641)到贞观二十三年(649), 共二十卷, 上书奉献皇上, 赐给绸帛三百段。后因事获罪贬为越州都督府长史。龙朔三年(663), 逝世于任所。敬播又著有《隋略》二十卷。
相关练习:《旧唐书·敬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