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六)
        宋史
          【原】轼尝锁宿禁中, 召入对便殿, 宣仁后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惊曰:“臣虽无状, 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 必叹曰:‘奇才, 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 宣仁后与哲宗亦泣, 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 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译】苏轼曾经在宫中锁门执宿, 被召进便殿面见太后和皇帝, 宣仁后问道:“你前年做什么官?”苏轼说:“臣是常州团练副使。”又问:“现在做什么官?”回答说:“臣现在任翰林学士。”又问:“凭什么能骤然升到这个官位?”回答说:“碰到了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太后说:“不是。”苏轼说:“难道是大臣论奏保荐吗?”说:“也不是。”苏轼惊讶地说:“臣虽然没有品行, 不敢从其他途径上进。”太后说:“这是先帝的意思。先帝每次诵读你的文章, 一定叹赏说‘奇才, 奇才’, 只不过没来得及进用你罢了。”苏轼不觉哭出声来, 宣仁后和哲宗也哭了, 左右的人都感动流泪。一会儿又命苏轼坐下并赐茶, 撤去皇帝面前的金莲烛举烛送苏轼回翰林院。
          【原】三年, 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 士坐庭中, 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 且持暖昧单词, 诬以为罪, 轼尽奏逐之。
          【译】元佑三年, 权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 士子们坐在庭院中, 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 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 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 诬陷为罪状, 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原】四年, 积以论事, 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 请外, 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未行, 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 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 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 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 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 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 用前执政恩例, 遣内侍赐龙茶、银合, 慰劳甚厚。
          【译】元佑四年, 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 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 请求调到外地, 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尚未动身, 谏官说前任宰相蔡确任安州知州, 作诗借郝处俊的事讥讽太皇太后。大臣们建议把他流放岭南。苏轼上密奏说:“朝廷如果处分蔡确轻了, 那对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 那对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认为应由皇帝下敕书立案逮捕治罪, 太皇太后就下手诏宽赦他, 那就仁和孝两方面都得当了。”宣仁后心里认为苏轼的话好而不能实行。苏轼出行外任时, 朝廷使用过去执政大臣的旧例, 派宦官赏赐他龙茶、银盒, 慰劳很优厚。



        相关文言文
        《宋史·庞安时》 宋史《苏轼列传》(一)
        宋史《苏轼列传》(二)宋史《苏轼列传》(三)
        宋史《苏轼列传》(四)宋史《苏轼列传》(五)
        宋史《苏轼列传》(七) 宋史《苏轼列传》(八)
        宋史《苏轼列传》(九) 宋史《苏轼列传》(十)
        宋史《苏轼列传》(十一)宋史《苏轼列传》(十二)
        宋史《苏轼列传》(十三)宋史《苏轼列传》(一)a
        宋史《苏轼列传》(二)a《宋史·苏洵传》
        《宋史·苏洵传》(二)《宋史·苏洵传》(三)
        《宋史·苏洵传》(四)宋史《侯可》
        宋史《辛弃疾传》宋史·列传第二十二《张昭》
        《刘安世为谏官》《宋史·姜才传》
        《鲁周公世家》《李将军列传》
        读《孟尝君传》《陈涉起义》
        《松风阁记》《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陈涉世家》
        《后出师表》《前出师表》
        辛弃疾《破阵子》《渔家傲》简析
        范仲淹《渔家傲》《江城子·密州出猎》
        温庭筠《望江南》《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弈秋》
        李白《将进酒》《孟子见梁襄王》
        《扬州慢》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翻译(所有课文)
        《项脊轩志》《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