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恭帝义宁元年春正月, 右御卫将军陈棱讨杜伏威, 伏威帅众拒之。棱闭壁不战, 伏威遗以妇人之服, 谓之陈姥。棱怒, 出战, 伏威奋击, 大破之, 棱仅以身免。伏威乘胜破高邮, 引兵据历阳, 自称总管, 以辅公拓为长史。分遣诸将徇属县, 所至辄下, 江、淮间小盗争附之。伏威常选敢死之士五千人, 谓之“上募”, 宠遇甚厚, 有攻战, 辄令上募先击之, 战罢阅视, 有伤在背者即杀之, 以其退而被击故也。所获资财, 皆以赏军士, 故人自为战, 所向无敌。唐高祖武德元年, 武康沈法兴, 世为郡著姓, 宗族数千家。法兴为吴兴太守, 闻宇文化及就逆, 举兵以讨化及为名。比至乌程, 得精卒六万, 遂攻余杭、毗陵、丹阳皆下之。据江表十余郡, 自称江南道大总管, 承制置百官。宇文化及之发江都也以杜伏威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仍上表于隋皇泰主拜伏威为东道大总管封楚王 沈法兴亦上表于皇泰主, 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沈法兴既克毗陵, 谓江、淮之南指为可定, 自称梁王, 都毗陵, 改元延康, 置百官。性残忍, 专尚威刑, 将士小有过, 即斩之, 由是其下离怨。时杜伏威据历阳, 陈棱据江都, 李子通据海陵, 俱有窥江表之心。法兴军数败。会子通围棱于江都, 棱送质求救于法兴及伏威, 法兴使其子纶将兵数万与伏威共救之。伏威军清流, 纶军扬子, 相去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献策, 募江南人诈为纶兵, 夜袭伏威营, 伏威怒, 复遣兵袭纶。由是二人相疑, 莫敢先进。子通得尽锐攻江都, 克之, 棱奔伏威。子通入江都, 因纵击纶, 大破之, 伏威亦引去。子通即皇帝位, 国号吴, 改元明政。丹杨贼帅乐伯通帅众万余降之, 子通以为左仆射。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



        译文:
            隋恭帝杨侑义宁元年(617年)春正月, 右御卫将军陈棱讨伐杜伏威, 杜伏威率领部众抵抗。陈棱坚闭营门不战, 杜伏威送给他女人的衣服, 称他为“陈姥”。陈棱大怒, 率兵出战, 杜伏威奋起攻击, 大败陈棱, 陈棱仅仅保住性命。杜伏威乘胜攻破高邮, 带兵攻占历阳, 自称总管, 任命辅公祐为长史。分派各位将领攻打所属各县, 所到之处都攻克, 江、淮间的小股匪盗都争着归附他。杜伏威曾经挑选不怕死的士兵五千人, 称之为“上募”, 对这支队伍十分优厚, 凡是攻战, 往往命令上募先去攻打, 战斗完毕后检查, 有背上受伤的就杀掉, 认为是因其后退而被击伤的。所获的资财, 都用来犒赏军士, 因而人人都愿意为他打仗, 所向无人能敌。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武康人沈法兴, 世代都是郡中的著名大姓, 宗族有几千家。沈法兴做吴兴太守, 听说宇文化及杀了炀帝反叛, 以讨伐宇文化及的名义起兵。到了乌程, 得到六万精兵, 于是攻打余杭、毗陵、丹阳, 都攻下了。占据了江表的十几个郡, 自称江南道大总管, 依照旧制设置百官。宇文化及从江都出发时, 任命杜伏威为历阳太守。杜伐威不接受, 向隋皇泰主(杨侗)上表称臣, 皇泰主(杨侗)任命杜伏威为东道大总管, 封为楚王。沈法兴也向皇泰主上表, 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沈法兴攻克毗陵后, 认为江、淮以南地区发兵指挥便能平定, 于是自称梁王, 建都毗陵, 改年号为延康, 设置百官。他性情残忍, 崇尚酷刑, 将士们有点小过失就遭遇斩杀, 因此他的部下与他离心、怀有怨恨。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 陈棱占据江都, 李子通占据海陵, 都有谋取江表的野心。沈法兴的军队数次被打败。正巧李子通在江都围攻陈棱, 陈棱给沈法兴和杜伏威送去人质, 请求他们援救, 沈法兴派他的儿子沈纶率领几万兵与杜伏威共同去救陈棱。杜伏威驻军在清流, 沈纶驻军在扬子, 相距几十里。李子通的纳言毛文深向李子通献计, 招募江南人装扮作沈纶的士兵, 夜里袭击杜伏威的军营, 杜伏威十分愤怒, 又派兵袭击沈纶。因此二人相互怀疑, 谁也不敢进兵。李子通用全部的精锐攻打江都, 攻克了江都, 陈棱逃奔到杜伏威处。李子通进入江都, 乘胜发兵攻打沈纶, 大败沈纶军, 杜伏威也领兵离开。李子通即皇帝位, 国号吴, 改年号为明政。丹杨的义军首领乐伯通率领一万多人投降了李子通, 李子通任命他为左仆射。



        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冬十月, 宋金刚进攻浍州, 陷之, 军势甚锐》《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
        《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
        《圣历二年, 太后春秋高, 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二)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二)《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
        《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通鉴纪事本末·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
        《二月, 上御丹凤门楼, 赦天下》《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二)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二)《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
        《通鉴纪事本末·公孙瓒传》《贞观十三年, 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二)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通鉴纪事本末·临菑人主父偃上书》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东》《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
        《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通鉴纪事本末·刘渊据平阳》
        《通鉴纪事本末·明帝奢靡》《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二)《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