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清史稿·戴震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
        原文:
            戴震, 字东原, 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 少时塾师授以说文, 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 研精注疏, 实事求是, 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 震出所学质之永, 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 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 家屡空, 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 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 余姚卢文弨, 青浦王昶, 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 举乡试, 三十八年, 诏开四库馆, 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 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 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 赐同进士出身, 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 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 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 晨夕披检, 无间寒暑。经进图籍, 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于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 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譌补脱以进, 得旨刊行。四十二年, 卒于官, 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 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 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 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 今古悬隔, 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 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 而我心之同然者, 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 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 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 曰测算, 曰典章制度。震卒后, 其小学, 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 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 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 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选自《清史稿·儒林传》, 有删改)

        译文:
            戴震, 宇东原, 安徽休宁人。读书时喜欢深入思考, 年少时塾师拿《说文》教授他, 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说文》的条目。十六七岁时, 精研各种注疏文字, 实事求是, 不以一家之说为主。跟着婺源的江永求学, 戴震以自己的学问向江永求问, 江永为之惊叹;江永精通礼经济推步、钟律、音声、文字等学问, 只有戴震能获得其全部。
             他性格十分正直, 家里常常一贫如洗, 但是学问却天天精进。北方的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 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 余姚卢文弨, 青浦王昶, 都降低身份与他交往。
             乾隆二十七年, 戴震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三十八年, 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 征召海内外博学之士担任编校的职务, 四库全书总裁推荐戴震充任纂修。四十年, 皇帝特别下令, 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 赐予他同进士出身, 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 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四库全书馆有了奇文和疑惑, 总去向他咨询请教。戴震勤于思考、兢兢业业, 早晚翻卷检阅, 寒暑不断。经过他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图书典籍, 都是依次编排, 精确审核过的。他校对的《大戴礼记》《水经注》尤其经过详细的审核。四十二年, 死在任上, 享年五十五岁。
            戴震的学问, 是从字音、字形推求字句的理解, 根据字义、句义来推寻圣贤之道。他说:“圣贤之道不可凭空想象, 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想从古文经书中寻求圣贤之道, 但是古文经书丧失殆�。窆畔嗑嘁T�, 一定要寻求古字古义的解释。古字古义的解释明确了, 那么古文经书的含义就明确了;古文经书的含义明确了, 那么圣贤之道就明确了, 如果我们的思想与圣贤之道相吻合, 就会借此而明了圣贤之道。圣贤之道并非别的东西, 它就存在于过去的典章制度中。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圣贤之道, 把它们当作是(独立的)两个方面, 这是(认为)古字古义不是用来阐明圣贤之道呀。”
            戴震的学问主要在三个方面:小学(文字学)、测算和典章制度。戴震死后, 他的文字学, 传授给了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测算的学问, 传授给了曲阜孔广森;典章制度的学问, 传授给了兴化任大椿。他们都是戴震的弟子。他死后十来年, 清高宗拿出戴震校正的《水经注》询问南书房的众位大臣:“戴震还在吗?”答道:“已经死了。”皇上叹息了好久。
            戴震这年(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 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 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 (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 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 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 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 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无法回答, 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 �



        相关文言文
        《清史稿·刘衡》《清史稿·方苞列传》
        《清史稿·于成龙传》《清史稿·李森先传》
        《清史稿·郝浴传》《清史稿·盖方泌传》
        《清史稿·吴汝纶传》《清史稿·黄宗羲传》
        《清史稿·李文耕传》《清史稿·李清时传》
        《清史稿·李之芳传》原文及译文《清史稿·王士祯传》
        《清史稿·丁宝桢传》《清史稿·汤斌传》
        《清史稿·张伯行传》《清史稿·童华传》
        《清史稿·冯子材传》《清史稿·曹锡宝传》
        《清史稿·陈汝成传》《清史稿·于敏中传》
        《清史稿·黄贞麟传》《清史稿·杨雍建传》
        《清史稿·李世熊传》《清史稿·孙嘉淦传》
        《马伶传》《张衡传》
        《雨霖铃》《祭十二郎文》
        《孙权劝学》闻一多《色彩》欣赏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陈情表》
        《项羽本纪赞》孙子兵法《谋攻》
        《非攻》《苏武传》
        《送东阳马生序》赵师秀《约客》
        《梅花岭记》《情采》
        《细柳营》 李煜《虞美人》
        《寡人之于国也》林嗣环《口技》
        《晋书·吴隐之传》详细解析及翻译 《进学解》
        《朋党论》《名二子说》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