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齐纪》原文及翻译
|
| 资治通鉴 原文: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 霖雨不止。丙子, 诏诸军前发。丁丑, 帝戎服, 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 大军将进, 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 天下所不愿, 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 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 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 期于混一, 而卿等儒生, 屡疑大计;斧钺有常, 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蕹�, 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 迁都洛邑, 此臣等之愿, 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 而惮于南伐, 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李冲言于上曰:“陛下将定鼎洛邑, 宗庙宫室, 非可马上游行以待之。愿陛下暂还代都, 俟群臣经营毕功, 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帝曰:“朕将巡省州郡, 至邺小停, 春首即还, 未宜归北。”乃遣任城王澄还平城, 谕留司百官以迁都之事, 曰:“今日真所谓革也。王其勉之!”帝以群臣意多异同, 谓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曰:“卿意如何?”烈曰:“陛下圣略渊远, 非愚浅所测。若隐心而害, 乐迁之与恋旧, 适中半耳。”帝曰:“卿既不唱异, 即是肯同, 深感不言之益。”使还镇平城, 曰:“留台庶政, 一以相委。”任城王澄至平城, 众始闻迁都, 莫不惊骇。澄援引古今, 徐以晓之, 众乃开伏。澄还报, 魏主喜曰:“非任城, 朕事不成。”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 有删改) 译文: 孝文帝从平城出发, 直到抵达洛阳, 天一直下雨, 没有停过。丙子(二十八日), 诏令各路大军继续向南进发。丁丑(二十九日), 孝文帝身穿战服, 手持马鞭, 骑马出发。文武官员赶紧拦住马头, 不断叩拜。孝文帝说:“作战计划已经决定, 各路大军将要继续前进, 你们还想要说什么呢?”尚书李冲等人说:“我们现在的行动, 全国上下都不愿意, 只有陛下一个人想实现它;臣不知道陛下一个人走, 将要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有一心报国效忠皇上的心愿, 却无法表达出来, 只好冒死向陛下请求!”孝文帝非常愤怒地说:“我现在正规划治理天下, 希望实现统一, 可你们这些书生, 却多次怀疑这一重大决策;杀人用的斧钺有它们使用的地方, 你们不要再多说什么!”说完, 又纵马要走。这时, 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齐来好言劝谏, 流泪阻止。孝文帝于是告诉大家说:“这一次, 我们出动军队的规模不�。龆挥惺裁闯删�, 我们将来拿什么让后人看?朕世世代代居住在幽朔, 一直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我们不再向南征伐, 那么, 我们就应该把京都迁到这里, 你们认为这样做怎么样?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左边, 不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右边。”安定王拓跋休等人站在了右边。南安王拓跋桢进谏说:“干成大事业的人, 并不向众人征询意见。如今, 陛下如果放弃向南征伐的计划, 将京都迁到洛邑, 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是老百姓的幸运。”文武百官都高呼万岁。当时, 鲜卑人虽然不恳意向南迁移, 但是又害怕再向南征伐, 所以, 也就没有人敢说些什么。北魏的迁都大计, 于是确定了下来。李冲对孝文帝说:“陛下将要迁都洛邑, 可是, 皇家祖庙和皇宫、府宅都要重新建造.我们不能只骑在马上走来走去, 等待它们建成。希望陛下暂时回到代都, 等到文武百官把这一切事情做好之后, 陛下再备齐仪仗, 在宁静祥和的套铃声中莅临新的京都。”孝文帝说:“朕正要到各个州郡巡查, 现在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先到邺城, 暂作停留, 明年一一开春就返回, 而不应该先回北方。”于是, 派遣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 向留守在那里的官员们宣布迁都的情况, 对任城王说:“如今才是‘革卦’上真正的‘革’, 你要把事情办好!”由于文武官员的意见并不一致。孝文帝就对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说:“你是怎么想的呢?”于烈回答说:“陛下圣明的谋略, 是为了国家长远的利益, 这不是愚昧、肤浅的人所能预测得到的。但如果推测大家的心意, 愿意迂都的人和依恋故土的人, 正好各占一半。”孝文帝说:“你既然没有公开说自己反对, 那就是表示认同了, 我深感到你不说话的好处。”于是, 派于烈回到平城镇守, 说:“留守在朝廷里的一切事情, 全都托付给你了。”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 大家刚刚听到要迁都, 没有不感到震惊的。拓跋澄引用古今经典事倒, 慢慢地解释开导, 大家才觉悟心服。拓跋澄向孝文帝汇报了这一情况, 孝文帝高兴地说:“没有任城王。朕的事就办不成。”
相关练习:《资治通鉴·齐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