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傅嘏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
        原文:
            傅嘏字兰石, 北地泥阳人。嘏弱冠知名, 司空陈群辟为掾。正始初, 除尚书郎, 迁黄门侍郎。时曹爽秉政, 何晏为吏部尚书, 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 好利, 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 仁人将远, 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 因微事以免嘏官。起家拜荥阳太守, 不行。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 为河南尹, 迁尚书。  
            时论者议欲自伐吴, 三征献策各不同。诏以访嘏, 嘏对曰:“……昔樊哙愿以十万之众, 横行匈奴, 季布面折其短。今欲越长江, 涉虏庭, 亦向时之喻也。未若明法练士, 错计于全胜之地, 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 斯必然之数也。”后吴大将诸葛恪新破东关, 乘胜扬声欲向青、徐, 朝廷将为之备。嘏议以为“淮海非贼轻行之路, 又昔孙权遣兵入海, 漂浪沉溺, 略无孑遗, 恪岂敢倾根竭本, 寄命洪流, 以徼乾没乎?恪不过遣偏率小将素习水军者, 乘海溯淮, 示动青、徐, 恪自并兵来向准南耳”。后恪果图新城, 不克而归。  
            嘏常论才性同异, 钟会集而论之。嘉平末, 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即尊位, 进封武乡亭侯。正元二年春, 毋丘俭、文钦作乱。或以司马景王不宜自行, 可遣太尉孚往, 惟嘏及王肃劝之。景王遂行。以嘏守尚书仆射, 俱东。俭、钦破败, 嘏有谋焉。及景王薨, 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 文王遂以辅政。语在《钟会传》。 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岁薨, 时年四十七, 追赠太常, 谥曰元侯。子祗嗣。成熙中开建五等, 以嘏著勋前朝, 改封祗泾原子。(节选自《三国志》)  

        译文:
            傅嘏字兰石, 北地泥阳人。 傅嘏二十岁时就有了名气, 司空陈群征召他做属官。 正始初年, 被任命为尚书郎, 升任黄门侍郎。 当时曹爽执掌朝政, 何晏担任吏部尚书, 傅嘏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平叔外表沉静而内心奸巧, 贪图得利, 不考虑致力根本。 我担心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 有仁德的人将被疏远, 那么朝政就会荒废。”何晏等人于是同傅嘏不和, 借小事为由罢免了傅嘏的官职。 后在家中被授任荥阳太守, 他没有赴任。 太傅司马宣王请他担任从事中郎。 曹爽被杀后, 他担任河南尹, 升任尚书。  
            当时讨论国事的人商议打算征伐吴国, 征东、征西、征北将军献的计策各不相同。 皇帝诏令向傅嘏咨询, 傅嘏回答说:“……过去樊哙愿意率领十万军队, 攻打匈奴, 季布当面指责了他的短处。 现在想要渡过长江, 进入吴国的领土, 也是和以前的樊哙一样。 不如申明法令训练士兵, 在可以取得全胜的地方实施我们的计策, 挥动长鞭来制服敌人的残余力量, 这是必然要做的策略。”后来吴国大将诸葛恪刚攻克了东关, 乘胜扬言要进攻青州、徐州, 朝廷将要作好防备。 傅嘏在商议中认为“淮海不是贼军轻易行动的路径, 加上过去孙权派遣军队进入海上, 船翻漂流沉溺, 几乎不剩一人, 诸葛恪怎敢倾尽所有的兵力, 把身家性命寄托在滚滚洪流之中, 来侥幸取胜呢? 诸葛恪不过是派遣向来熟习水战的部属副将, 从海上逆行进入淮河, 显出攻打青州、徐州的姿态, 诸葛恪自己集中兵力进攻淮南罢了”。 后来诸葛恪果然包围新城, 没有攻下就撤退了。  
            傅嘏经常谈论人的才能和性格的同异, 钟会把这些话汇集起来进行评论。 嘉平末年, 赐给傅嘏关内侯的爵位。 高贵乡公登皇帝位, 进封傅嘏为武乡亭侯。 正元二年春, 毋丘俭、文钦发动叛乱。 有人认为司马景王不应亲自出征, 可派遣太尉司马孚前往, 只有傅嘏和王肃劝司马景王亲自去。 司马景王于是就出发了。 任命傅嘏代理尚书仆射, 一起东征。 丘俭、文钦被打败, 傅嘏为此作了谋划。 等到司马景王去世, 傅嘏和司马文王直接返回洛阳, 司马文王于是辅佐朝政。 这件事记载在《钟会传》。 钟会因此有居功自傲的神色, 傅嘏告诫他说:“您的志向很大, 可是功业很难成就, 能不谨慎吗!”傅嘏因功劳进封为阳乡侯, 增加食邑六百户, 加上以前的一共一千二百户。 这一年傅嘏去世, 当时四十七岁, 追赠太常, 谥号称元侯。 儿子傅袛继承爵位。 咸熙年间, 开始建立五等爵位, 因傅嘏在前朝功勋卓著, 改封傅袛为泾原子。 

        相关练习:《三国志·傅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后出师表》《前出师表》
        三国志之《亮自表后主》《三国志·华歆传》
        《司马芝传》《司马朗》
        魏书十八之《阎温传》《隆中对》
        《李丰传》《三国志·张嶷传》
        《三国志·魏书·邢颙传》《三国志·虞翻传》
        《三国志·陆逊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败面喎口》《三国志·许褚传》
        《诸葛亮传略》《吴书·黄盖传》
        《三国志·司马朗传》《曹公有马鞍在库》
        《王粲字仲宣》《三国志·甘宁传》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三国志·全琮传》
        《强项令》《孔雀东南飞》
        《刘安世》《于园》
        阎伯理《黄鹤楼》《橘逾淮为枳》
        《春夜洛城闻笛》《江南逢李龟年》
        《送元二使安西》《过秦论》
        《晏子治东阿》《郑人逃暑》
        《李贺小传》《活水源记》
        袁宏道《极乐寺纪游》《子罕弗受玉》
        《孔子世家》《方山子传》
        《指喻》《病入膏肓》的
        《阳子之宋》《乌江自刎》
        《大铁椎传》《天时不如地利》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