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资治通鉴》序·原文及译文
        宋神宗
        原文:
            朕惟(想, 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故能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①。《书》亦曰:“王, 人求多闻, 时惟(愿, 希望)建事。”《诗》、《书》、《春秋》, 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 存王道之正, 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䌷(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 据左氏《国语》, 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 采经摭(zhí, 采集)传, 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 考之行事, 驰骋上下数千载间, 首记轩辕, 至于麟止②, 作为纪、表、世家、书、传, 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 褒贬出於至当, 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 留神载籍, 万机之下, 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 俾就祕阁翻阅, 给吏史笔札, 起周威烈王, 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 王室徵,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平王东迁, 齐、楚、秦、晋始大, 桓、文更霸, 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 周虽未灭, 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 切摩(切磋)治道, 议论之精语, 德刑之善制, 天人相与之际, 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 威福盛衰之本, 规模利害之效, 良将之方略, 循吏之条敎, 断之以邪正, 要之於治忽, 辞令渊厚之体, 箴谏深切之义, 良谓备焉。凡十六代, 勒成二百九十六卷, 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 博而得其要, 简而周于事, 是亦典刑之总会, 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街院袷�, 天光山色, 相映成辉, 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译文:

            我想君子多熟悉前人的言论行事,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所以能够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天天有长进。《尚书》也说:“作为君王, 应个个力求博学多闻, 时刻想到有所建树。”《诗经》、《尚书》、《春秋》, 都是用来阐明得失的规律、存守王道的正统、给后代留下借鉴和训诫的作品。

            汉代司马迁缀集皇家石室和金柜里的典籍, 根据左丘明《国语》, 推究《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 博采经籍, 摭(zhí)取传记, 收集天下轶事旧闻, 考证它们(轶事旧闻)是否属实, 纵横驰骋于上下数千年间, 开篇记载黄帝轩辕氏, 直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 创作记、表、世家、书、传, 使后世撰述历史的人都不能改变这种体例。正是因为他判断是非不与圣人相悖, 褒贬十分得当, 才被称为优秀史家的人才啊!

            考察已故父皇英宗, 在日理万机之时仍留意于典籍, 也未尝辍止读书。曾命令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列历代君王大臣们所做的事情, 让他在皇家秘阁翻阅文献档册, 供给史官、笔纸, 修撰从周威烈王开始、到五代为止的历史。司马光的意见认为周朝积弱, 王室衰微, 礼乐仪制和军事征讨都由诸侯任意自为, 周平王被迫东迁国都, 齐、楚、秦、晋于是开始强大;齐恒公、晋文公先后相继称霸, 还假托尊崇周王为辞以收服天下。直至周烈王任命臣子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时, 周朝虽然没有灭亡, 但王制却已完全毁掉了!这也是古人著书时开篇立意的原由。这本书记载圣明君主、贤良大臣, 切磋治国之道, 议论中的精辟语句, 道德、刑法双管的良善制度, 天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吉凶、善恶各种现象的根源, 权力福禄兴盛衰弱的原因, 规划利害的效果, 优秀将领的战略, 廉谨官员的制策, 用邪正为标准进行判断, 从郅治与怠忽中抓住根本, 词语渊博厚实的文体, 规戒劝谏深刻的含义, 确实可以称为完备齐全。全书共记载十六个朝代, 编辑成二百九十四卷, 放置在房室之中(阅之)便尽知从古到今的道统, 内容广博而且得其要点, 对事件的叙述简明却又周详, 这也可以称作历代典制法规的总汇, 档册文牍的全书。

        ……《诗经》说:“商朝的借鉴不远, 就是夏朝的灭亡。”所以赐此书名为《资治通鉴》, 用来表明朕的心志.



        相关练习:《资治通鉴》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赠黎安二生序》
        《梅圣俞诗集序》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柳子厚墓志铭》《祭石曼卿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毛颖传》
        苏轼《日喻》《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传》李清照《醉花阴》
        《鲁周公世家》《李将军列传》
        读《孟尝君传》《陈涉起义》
        《松风阁记》《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陈涉世家》
        《后出师表》《前出师表》
        辛弃疾《破阵子》《渔家傲》简析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