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薛瑄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薛瑄, 字德温, 河津人。性颖敏, 甫就塾, 授之《诗》、《书》, 辄成诵, 日记千百言。补鄢陵学生, 遂举河南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以省亲归。居父丧, 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 擢授御史。三杨当国, 欲见之, 谢不往。出监湖广银�。仗叫岳碇钍�, 学益进。以继母忧归。
            正统初还朝尚书郭琏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王振语三杨:“吾乡谁可为京卿者?”以瑄对, 召为大理左少卿。三杨以用瑄出振意, 欲瑄一往见, 李贤语之。瑄正色曰:“拜爵公朝, 谢恩私室, 吾不为也。”其后议事东阁, 公卿见振多趋拜。瑄独屹立。振趋揖之, 瑄亦无加礼, 自是衔瑄。
            都御史王文承振旨, 诬瑄及左、右少卿贺祖嗣、顾惟敬等故出人罪, 振复讽言官劾瑄等受贿, 并下狱。论瑄死, 祖嗣等末减有差。系狱待决, 瑄读《易》自如。会刑科三覆奏, 兵部侍郎王伟亦申救, 乃免。
            景泰二年, 推南京大理寺卿。富豪杀人, 狱久不决, 瑄执置之法。召改北寺。苏州大饥, 贫民掠富豪粟, 火其居, 蹈海避罪。王文以阁壁出视, 坐以叛, 当死者二百余人, 瑄力辨其诬。文恚曰:“此老倔强犹昔。”然卒得减死。屡疏告老, 不许。英宗复辟, 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入阁预机务。帝数见瑄, 所陈皆关君德事。已, 见石亨、曹吉祥乱政, 疏乞骸骨。
            瑄学一本程、朱, 其修已教人, 以复性为主, 充养邃密, 言动威可法。尝曰:“自考亭以还①, 斯道已大塑, 无烦著作, 直须躬行耳。”有《读书录》二十卷, 平易简切, 皆自言其所得, 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 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弘治中, 给事中张九功请从祀文庙, 诏祀于乡。已, 给事中杨廉请颁《读书录》于国学, 俾六馆诵习。且请祠名, 诏名“正学”。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译文:
            薛瑄, 字德温, 河津人。天资聪敏, 初上私塾学堂, 就攻读《诗》、《书》, 并能背诵。其父薛贞任荥阳教谕时, 瑄亦随行, 这时年仅十二岁。所做诗赋受到荥阳监司的赞赏。当得知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颢精于理学时, 薛贞把他二人聘为薛瑄师傅。从此, 瑄将所做诗赋全部焚毁, 潜心于探究程颢、朱熹学说的渊源, 以至于废寝忘食。后来其父调鄢陵为官, 瑄成为鄢陵生员, 永乐十八年(1420), 参加河南乡试, 中第一名, 第二年又中进士, 因省亲归家。父亲去世, 瑄完全按照古礼守丧。宣德年间守丧期满, 授任御史。这时, 杨士奇、杨荣、杨溥执政, 想招见他, 他不肯去。出朝监湖广银�。刻煅芯坷硌е�, 学问更有进步。因母亲去世, 归家守丧。
        正统初回朝, 尚书郭..举荐为山东提学佥事。他首先向学士宣布白鹿洞学规, 亲自为学生讲课。有才学的人感到他很宽厚, 不肖者则惧怕他的严厉, 都称他为“薛夫子”。王振问三杨“:吾乡谁可为京卿?”三杨提出薛瑄。于是召瑄为大理寺左少卿。三杨明白用瑄是王振的意思, 欲要瑄去见王振, 由李贤把这意图告诉薛瑄, 瑄严肃地说:“朝廷拜官授爵, 却去向私家谢恩, 这样的事我不干。”其后凡在东阁议事, 公卿们见振多打躬作揖, 唯独薛瑄屹然不动, 振去向他施礼, 瑄也不还礼, 从此王振对瑄怀恨在心。
            某指挥去世, 其妾美貌, 王振的侄子王山欲纳为妾, 指挥之妻不允, 妾便诬陷指挥之妻毒杀亲夫, 下都察院审讯, 屈打成招。瑄及同僚为指挥之妻申冤, 三次都被驳回。都御史王文秉承王振的旨意, 诬劾瑄及左、右少卿贺祖嗣、顾惟敬等故意制造王山的罪名。王振又暗示谏官弹劾薛瑄等受贿, 均被下狱, 论瑄死罪, 祖嗣等减刑惩处。瑄在狱中等待处决时, 仍读《易》如故。薛瑄有三子, 一子愿代父死, 另二子愿充军以减父罪, 均未被允准。瑄行刑前, 王振家奴在厨房哭泣, 问他何故, 他哭得更厉害, 边哭边说:“听说今日薛夫子将要处斩。”王振为言所动。经刑科三次陈奏及兵部侍郎王伟的援救, 免去了薛瑄的刑�!�
            景泰二年(1451), 瑄被推举为南京大理寺卿。有一富豪杀了人, 但久不判决, 瑄依法处置。朝廷招他回京任北京大理寺卿。苏州发生饥荒, 贫民抢夺了富豪粮食, 焚烧了他们的房屋, 逃往海上。王文以阁臣职务巡视江南, 定苏州饥民以反叛罪, 拟处死二百余人。薛瑄竭力为饥民辩护, 王文愤怒地说“:这个老头还是像往日一样倔强。”然而还是减了苏民的死刑。薛瑄多次告老还乡, 不准。
            英宗复辟, 拜薛瑄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入内阁参预机务。王文、于谦下狱, 英宗令群臣讨论文、谦二人的罪行, 石亨等主张对他们施以极刑。瑄见石亨、曹吉祥等败坏朝政, 上疏呈请辞官归家。英宗内心本器重薛瑄, 但嫌他年老, 也就准予退休。
            薛瑄之学本于程朱, 修身教人, 以恢复人之本性为主, 修养很深, 言行均成典范。他曾说:“自考亭朱熹以后, 天理已十分明白, 无须再有什么著述, 只要身体力行就是了。”著有《读书录》二十卷, 其文简明扼要, 均是讲自己的心得, 学者甚加尊崇。瑄于天顺八年(1464)去世, 终年七十二岁。朝廷赠礼部尚书, 谥文清。弘治年间, 给事中张九功奏请供奉于文庙, 朝廷则诏令瑄故乡建祠祭祀。不久, 给事中杨廉清颁《读书录》于国学, 让六馆学习。还请朝廷恩赐祠名, 朝廷诏名“正学”。 

        相关练习:《明史·薛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杨选传》《明史·张瑄传》
        《明史·张瀚传》《明史·王汝调传》
        《明史·聂豹传》《明史·硃鉴传》
        《明史·童仲揆传》《明史·邓继曾传》
        《明史·左光斗传》(二)《明史·解缙传》
        《明史·傅友德传》《明史·李徜传》
        《明史·高拱传》《明史·范常传》
        《明史·石璞传》《明史·盛庸传》
        《明史·王世贞传》《明史·程桓传》
        《明史·唐铎传》《明史·沈周传》
        《明史·赵炳然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李化龙传》《明史·杨廉传》
        《明史·许进传》《明史·韩宜可传》
        《明史·叶新传》《明史·秦金传》
        《明史·张邦奇传》《明史·张銓传》
        《明史·鹿善继传》《明史·许天锡传》
        《明史·宋礼传》《明史·王德完传》
        《明史·徐学诗传》《明史·曾同亨传》
        《明史·何腾蛟传》《明史·丛兰传》
        《明史·姜曰广列传》《明史·陈选传》
        《明史·孙居相传》《明史·张四维传》
        《明史·何如宠传》《明史·严清传》
        《明史·刘元珍传》《明史·方克勤传》
        《明史·李颐传》《明史·冯琦传》
        《明史·夏言传》《明史·章溢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