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帆山子传》原文及翻译
| | | 袁枚 原文: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 姓员, 名燉, 字周南。帆山子, 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 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 宋儒舍情以言性, 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 平视者笞, 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 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 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 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 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 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 扼腕而谈, 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 叙先贤遗�!7部上部摄�, 可嗢噱①绝倒者, 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 圆面。终身布衣, 家无担石, 气象充充然, 不类贫者。逡巡有耻, 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 偶有不可于意, 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 或戴道士冠, 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 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 目往而足欲随, 或尤之, 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 不有躬’, 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 帆山子真气盎然, 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 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 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 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 有友五人, 哀其无后, 每逢寒食, 辄具鸡黍纸钱。设位, 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 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 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 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 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译文: 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 姓员, 名燉, 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读经书都能通晓, 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 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 都是错误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 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 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 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 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善于学习的人, 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 大概就像这样。我每次到邗江, 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 常�?犊ぐ憾�, 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 述说前代圣贤的事�!7彩鞘谷烁械礁咝烁械骄�, 感到滑稽可笑的, 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 讲得极尽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ぷ藕�, 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 家里没有一担存粮, 但是很有气度, 不像贫穷的人。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 待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 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 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他平时常常不穿袜子, 有时戴道士帽子, 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 各种零碎的小器具, 经常自己动手擦拭。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 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 有人指责他, 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 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 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 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 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 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 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 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 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 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 确实是这样。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 有五个朋友, 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 每逢寒食节, 就备上饭食纸钱, 设灵位, 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 真仁爱�。�
相关练习:袁枚《帆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