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人燕说》原文及翻译
| |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寓言故事 原文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夜书, 火不明, 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 曰:“举烛者, 尚明也;尚明也者, 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 王大说, 国以治。治则治矣, 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从前有人从楚国的都城郢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可是夜晚在写信, 光线不够明亮, 就对举着蜡烛的仆人说:“举烛。”。结果无意识地在信里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 “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意思。 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 很高兴, 说“‘举烛’, 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 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 燕王很高兴, 并予以施行。结果燕国治理得很好。国家虽然治理好, 却不是信的本意。 现在学习的人, 都和这个相似。 注释 1.郢人:楚国人。郢(ying), 楚国国都, 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2.书:写;写信。 3.遗(wei)送出。 4.尚明:以明察为贵。尚, 崇尚, 重视。 5.白:禀告。 6.持:拿着。 7.明:明亮 寓言 本文用一个生活中的故事, 说明当时之学的人在征引、解释前贤遗言时往往穿凿附会的学风。凭主观臆断, 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 以误传误, 这种学风与“郢书燕说”是相类似的。篇末点题, 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说理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