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杨尚希传》原文及翻译
| | | 隋书 原文: 杨尚希, 弘农人也。父承宾, 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 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 令入太学, 专精不倦, 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 尚希时年十八, 令讲《孝经》, 词旨可观。太祖奇之, 赐姓普六茹氏, 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 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 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 至相州而帝崩, 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 将有他计。吾不去, 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 迥方觉, 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 不及, 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 又背迥而至, 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 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 拜度.支.尚.书., 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 上表曰:“自秦并天下, 罢侯置守, 汉、魏及晋, 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 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 数县并置, 或户不满千, 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 并小为大, 国家则不亏粟帛, 选举则易得贤才, 敢陈管见, 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 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 兼以学业自通, 甚有雅望, 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 日侧不倦, 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 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 责成宰辅, 繁碎之务, 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 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 足堪养�。灾沃�。”于是出拜蒲州刺史, 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 甚有惠政, 复引瀵水, 立堤防, 开稻田数千顷, 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 时年五十七。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译文: 杨尚希是弘农人。父名承宾, 历任商、直、淅三州刺史。杨尚希童年丧父。十一岁时, 辞别母亲请求到长安就学。涿郡人卢辩见了对他感到惊异, 让他进入太学就读, 杨尚希专心精研学业, 不知疲倦, 同辈的人(同学)都推崇敬服他。周太祖宇文泰曾亲自到太学奠祭先圣先师, 杨尚希当时十八岁, 令他讲论《论语》, 言语意义都可观。太祖视为奇才, 赐姓普六茹氏, 提拔任国子博士。任官于明帝、武帝之朝, 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 派杨尚希安抚慰问山东、河北, 到相州时宣帝驾崩, 他跟相州总管尉迥在官署发布丧讯准备祭仪。杨尚希出来对随从人员说:“蜀公哭泣不哀伤而且眼神不安定, 将会有别的图谋。我不离开, 将遭受灾难。”就连夜从小道逃跑。天大亮后, 尉迥才发觉, 派几十人骑马从官道追赶, 未能追上, 杨尚希于是就回到京城。隋高祖杨坚因为杨尚希是宗室素有声望, 又能背弃尉迥返回京城, 于是待他很优厚。等到尉迥在武陟屯驻兵马时, 高祖就派杨尚希督率宗室兵马三千人镇守潼关。不久任命他为司会中大夫。 高祖接受北周禅位登基后, 授任杨尚希为度支尚书, 升爵位为公。杨尚希当时看到天下设置的州郡太多, 就上表说:“从秦统一天下, 废除诸侯设置郡守, 由汉代、魏朝到晋代, 国家郡邑设置多次更改。我看当今郡县数量, 比古时成倍增多, 有的地方不满百里地, (却)几个县并列(同时)设置;有的地方户数不到一千, (却)由两个郡分开管辖。备员充数的僚佐太多, 资财耗费一天天增多, 下吏走卒人数倍增, 租税调赋逐年减少。清廉能干的优秀人才, 百中无一, 动辄需要数万, 到何处寻觅?正是所说的民众少官员多, 十只羊九个人放牧。正是所谓琴可以改弦更张, 瑟不应胶柱而鼓的道理。现在要保存重要的郡县去除虚设的郡县, 合并小郡成为大州, 国家就不用虚耗仓粮官帛, 推选举荐就容易得到贤能的人才, 斗胆陈述一孔之见, 恭听圣断裁处。”皇帝看了奏表赞美嘉奖他, 于是就废除了天下诸郡原有的设置。 杨尚希心性宽宏敦厚, 加之自己精通学业, 有很好的名望, 被朝廷重视。皇上当时每天清晨临朝, 到日过中天也不倦�。钌邢=伤�:“周文王因为忧国勤政而折损寿命, 武王因为安闲快乐而延年益寿。希望陛下条举朝政大纲, 责求宰相去完成。繁杂琐碎的事务, 不是君主所应亲自处理的。”皇上高兴地说:“您真是关爱我的人啊。”杨尚希向来有脚�。噬隙运�:“蒲州出产美酒, 足以养�。崴芍卫砥阎�。”于是杨尚希调出京城担任蒲州刺史, 兼任本州宗团骠骑。杨尚希在蒲州, 有很多惠民的政事, 又引来瀵水, 修立堤坝防洪, 开垦稻田几千顷, 百姓依靠这些得到好处。开皇十年杨尚希在任上去世, 享年五十七岁。
相关练习:《隋书·杨尚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