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匡衡传》原文及翻译
| | 汉书 原文: 匡衡字稚圭, 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 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 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即位, 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领尚书事, 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 天子任之, 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 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 贵重于天下无二, 然众庶论议, 令闻休誉, 不专在将军者, 何也?以将军之幕府, 海内莫不仰望, 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 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 古人病之。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 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 学士歙然归仁, 与参事议, 观其所有, 贡之朝廷, 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 名流于世。”高然其言, 辟衡为议曹史, 荐衡于上, 上以为郎中, 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 有日蚀、地震之变, 上向以政治得失, 衡上疏, 上说其言, 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 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 代韦玄成为丞相, 封乐安侯, 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 成帝即位, 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 上敬纳其言。初, 元帝时, 中书令石显用事, 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 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 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 追条其旧恶, 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 不由陈不忠之罪, 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 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 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 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 位在三公, 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 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 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 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馄鹗邮�。上以新即位, 褒优大臣, 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 每有水旱, 风雨不时, 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 不许。 久之, 衡子昌为越骑校尉, 醉杀人, 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 衡免冠徒跣待罪, 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 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卷八十一》, 有删改) 译文: 匡衡, 字稚圭, 东海承县人。世代务农, 到匡衡时喜好读书。匡衡得中甲科, 选任为平原郡文学。元帝刚即位, 乐陵侯史高以外戚的身份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任尚书,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手。萧望之是名儒, 皇帝很重用他, 他在推荐人才方面颇多贡献。史高则空有名位罢了, 和萧望之产生隔阂。长安县令杨兴劝说史高说:“将军凭借亲戚关系辅助政事, 名位高贵, 举世无双, 然而在众人的议论中, 好的名声、荣誉不全在将军身上, 为什么呢?因为将军的幕府, 世人没有不仰望羡慕的, 而将军所推举的人不过是私家宾客。一个人富贵在身士人却不称赞他, 就像是拥有狐皮大衣却反穿着它, 古人认为这是弊病。平原文学匡衡的才能智慧绰绰有余,但随着选补的文牒转到远离京师的地方作官。将军如果征召匡衡到幕府任职, 天下学士一定纷纷跟从他, 让他参与议论政事, 根据他的特长, 推荐给朝廷, 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您将这件事做给众人看, 您的美名也就会在世上流传。”史高认为杨兴讲得有理, 就任命匡衡为议曹史, 将他推荐给皇上, 皇上让他做郎中, 后升为博士, 兼任给事中。 这时, 发生了日食、地震等灾异变化, 皇上询问这些变化与政治得失的关系, 匡衡上疏, 皇上听了他的话后很高兴, 进升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匡衡在任太子少傅的几年中, 多次上疏陈述皇上应该做的事情。建昭三年, 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 受封乐安侯, 享有食邑六百户。 元帝去世后, 成帝即位, 匡衡上疏讲述经学、礼节的法则。皇上敬纳他的建言。当初, 元帝在位时,中书令石显主持朝廷事务,从前任丞相韦玄成到匡衡都害怕石显,不敢违背他的意思。到成帝初即位, 匡衡才与御史大夫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 一一追究他的旧恶, 并追及他的党羽。这时司隶校尉王尊上奏弹劾说:“匡衡、甄谭担任大臣的职务,知道石显等人独断专权, 但匡衡、甄谭不按时地上奏弹劾, 惩罚他们, 反而附和下面, 欺瞒皇上, 没有尽到大臣辅助朝政的职责。上奏弹劾石显等人后, 又不陈述自己对皇上不忠之罪, 反倒张扬先帝任用颠覆国家的坏人的过错, 犯下了不守臣道的罪。”皇上下诏说不要弹劾匡衡。但匡衡仍感到惭愧和恐惧,上疏认罪,并称病请求告老还乡, 缴上丞相乐安侯的大印。皇上回答说:“你的道德修养很高, 担任三公的要职, 我很高兴能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治理国家。现在司隶校尉王尊狂妄地诋毁你, 我很同情你。我正下诏让有关部门查明情况, 你为什么心怀疑惑上书请求退休呢?这是彰显我不明察 (的过错)啊。《易传》不是说吗:‘只要礼节道义没有过错, 为什么要担忧别人的议论呢!’希望你明白这一点。”于是赏赐他上等酒和御厩饲养的�!?锖庥种匦赂涸鸪挛�。皇上因为刚刚即位, 对大臣多加以褒奖, 但是朝廷臣僚大多认为王尊是正确的。匡衡很忐忑不安, 每次遇到发生水旱灾害, 风雨不调时, 便连连上书告老退职请求让位。皇上总是用诏书安慰勉励, 没有答应。 后来, 匡衡的儿子匡昌任越骑校尉, 酒醉后杀人, 被抓入狱。越骑官员们与匡昌的弟弟准备合谋劫狱解救匡昌。事情被发觉后, 匡衡脱下官帽, 光着脚去请罪, 皇上派使者恢复匡衡的官帽朝鞋。但是有关部门上奏弹劾匡衡暗中多占封地, 匡衡最终受牵连被免官。
相关练习:《汉书·匡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