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张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张咏, 字复之, 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 郡举进士, 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咏与寇准致书郡将, 荐覃为首, 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 以为�:甭纷耸�。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 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 有小校犯法, 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 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 若以一部校故, 推辱主帅, 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 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 咏引前事为言, 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 时李顺构乱, 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 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 勉其亲行, 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 蜀士知向学, 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 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 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 夏, 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 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 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 饥者八九, 苟不以盐自活, 一旦蜂聚为盗, 则为患深矣。俟秋成, 当仍旧法。”五年, 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 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 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 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 求霖者三十年, 不可得。至是来谒, 阍吏白傅霖请见, 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 吾尚不得为友, 汝何人, 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 有删节)


        译文:
            张咏, 字复之, 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 濮州推举进士, 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 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 推荐张覃做首�。谌硕荚扌碚庞侥芄磺�。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 (朝廷)授任他为�:甭纷耸�。(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 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 有个小校官犯了法, 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 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 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 使主帅受辱, 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 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 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 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 当时李顺作乱, 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 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 勉励他亲自出击, 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 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 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 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 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 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 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 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 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 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 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 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 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 饥饿的人有八九万, (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 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或: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 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 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 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 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 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 我没有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 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 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 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 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 你是什么样的人, 竟敢直呼其名!”



        相关文言文
        《宋史·庞安时》 宋史《苏轼列传》(一)
        宋史《苏轼列传》(二)宋史《苏轼列传》(三)
        宋史《苏轼列传》(四)宋史《苏轼列传》(五)
        宋史《苏轼列传》(六)宋史《苏轼列传》(七)
        宋史《苏轼列传》(八) 宋史《苏轼列传》(九)
        宋史《苏轼列传》(十)宋史《苏轼列传》(十一)
        宋史《苏轼列传》(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十三)
        宋史《苏轼列传》(一)a宋史《苏轼列传》(二)a
        《宋史·苏洵传》《宋史·苏洵传》(二)
        《宋史·苏洵传》(三)《宋史·苏洵传》(四)
        宋史《侯可》宋史《辛弃疾传》
        宋史·列传第二十二《张昭》《刘安世为谏官》
        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答谢中书书》
        《核舟记》《鸿门宴》
        吴均《与朱元思书》屈原《橘颂》
        《阿房宫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人墓碑记》《报任安书》
        《蜀道难》《秦晋崤之战》
        《赵普》《指南录后序》
        《百丈山记》《张中丞传》后叙·
        《与元微之书》《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原毁》《兴贤》
        《屈原列传》《六一居士传》
        《伤仲永》《江南春绝句》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