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内阁学士张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
| 姚鼐 原文: 故资政大夫, 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桐城张公者, 赠光禄大夫讳士维之曾孙, 赠光禄大夫讳秉彝之孙, 而太傅大学士文端公之子也。雍正元年, 恩诏开会试科。是时文端公薨, 公之兄太保文和公已为户部尚书充会试考官矣。公以举人倒避不与试。值特命官别试回避举人, 于是公威进士, 改庶吉士, 投编修, 迁左善右, 历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今上即位, 以公为工部右侍郎。 公在翰林, 常充日讲起居注官。起居注索无条例。为者繁简任意, 漏遗冗赘, 不称史体。公精思为之, 寒暑在馆, 十余年, 编在详瞻, 上以为善于其职。于是, 公以工部侍郎兼起居注官事, 本朝官不为翰林而仍职注记着, 独公为然。为工部侍郎数年, 转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又二年, 遵告归。 公为人诚朴笃谨, 细微必慎。每当入朝, 自书职名读之, 曰:“某官张某”。又屈指计之曰几字, 视纸上三四而后散出。奉使督江苏学政, 遇试士日, 公服竟日, 燕处不脱。人问之, 公曰:“取士, 国重典也, 敢忘共乎?”其为侍郎, 谨奉法度而绝阿私。 既告归, 则益以旧德笃行自守, 所为丧祭礼制, 多合于古, 足为法式。其自奉甚陋, 或人所不堪, 虽其家人皆窃笑之;然至族党有缓急, 出千百金不惜也。未尝私受人一钱。门生某为江西巡抚, 过公居, 奉数百金为寿, 公曰:“吾幸足衣食, 安用汝金为?”又有以人参寄公者, 公曰:“吾生平无�。谟貌�?”少为宰相子, 久居京师冠矗之间, 而终无世故态, 遇人无贵贱, 率意而言, 必忠必信, 是以天下之士, 皆谓公长者。 公讳廷象, 字桓臣, 兄弟六人, 其四皆贵。公之归也, 礼部侍郎及太保前后皆告老, 而公罹后没。上闻, 顾谓左右曰:“张廷彖胸兄弟皆旧臣贤者, 今尽矣!安可得也?”因叹息久之。 公卒于乾隆二十九年, 年八十有四。夫人吴氏。子二:长若泌, 举人;次若渠, 副榜贡生。以乾隆三十八年某月日, 合葬公夫人于桐城北投子山麓。(选自《惜抱轩文集》卷12, 有删节) 译文: 已故的资政大夫,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公, 是赠光禄大夫张士维的曾孙, 赠光禄大夫张秉彝的孙子, 太傅大学士张文端公的儿子。雍正元年, 皇帝颁发降恩的诏书会试开考, 这时文端公已经去世, 张公的兄长太保张文和公已是户部尚书并担任会试考官了。张公凭借举人的身份回避没有参加考试, 恰逢(朝廷)特地命官设置别试(别头试, 唐宋科举制度中, 因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故关系或其他原因, 为避嫌疑而另设的考试。清叶名灃《桥西杂记‧回避》:“赵氏翼《陔餘丛考》引《通考》:唐开元二十四年, 设别头试, 為后世科场回避亲族之始。”亦省称“别头”、“别试”)给那些回避的举人, 于是张公成为进士, 改为庶吉士, 授予编修之职, 升为左赞善, 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等到如今的皇上即位, 任命张公为工部右侍郎。 张公在翰林院时, 常充任日讲起居注官。起居注一向没有现成条例, 记录者繁简任意, 因此遗漏冗赘之处很多, 不符合史书体例。张公精心思考记录, 无论寒暑均在馆中, 坚持十多年, 编录记载详细丰富, 皇上认为他擅长这一职位。于是, 公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起居注官事。再本朝已经不在翰林院做官却仍然掌管注记的, 只有张公。他担任工部侍郎数年, 转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又过了二年, 于是告老回乡。 张公为人诚实质朴宽厚谨慎, 即使是细微之事也一定慎重对待。每当上朝, 会自己书写官职名称读出来, 说:“某官张某。”然后又屈指计算这里有几个字, 看三四遍纸上内容后才敢出门。奉命视察江苏学政, 遇上官府试士(古代为授予官职而考试士子)之日, 张公一整天都穿着公服, 闲处之时也不脱下。有人问他原因, 张公说:“录取士子, 是国家重大的庆典, 难道敢忘记恭敬吗?”他做侍郎, 谨奉法度, 杜绝偏私。 已经告老还乡之后, 张公就更将昔日的德行善绩切实践行、自守, 所主持的丧祭礼制, 大多合乎古制, 足以成为标准的范式。他自我养奉很简单, 有些做法是大家所不能忍受的, 即使连他的家人都暗自笑他;然而当同族中有急事时, 他献出千百金也不吝惜。从来不曾私下接受别人一文钱。有个做江西巡抚的学生, 到张公府上拜访, 两手捧着(献上)几百金为张公祝寿。张公说:“我很幸运地能丰衣足食, 怎么能用你的金钱呢?”又有人寄人参给张公, 张公说:“我素来无�。睦镉玫蒙先瞬�?”他少年时是宰相之子, 长期居于京城官宦之间, 但始终没有世故之态, 对人无论贵贱, 都率意而言, 始终做到忠信, 因此天下的士人, 都认为张公是位长者。 张公名廷彖, 字桓臣。兄弟六个, 其中四个都很富贵。张公归乡时, 礼部侍郎及太保(他的兄弟们)也都先后告老还乡, 而张公最后离世。皇上听闻后, 看看四周对左右的人说:“张廷彖兄弟都是贤能的故旧大臣, 而今都离开了!怎么能再有呢?”于是(因而)为此叹息了很久。 张公在乾隆二十九年去世, 享年八十四。夫人吴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张若泌, 举人;次子张若渠, 副榜贡生。在乾隆三十八年某月日, 在桐城北投子山麓与夫人合葬。
相关练习:姚鼐《内阁学士张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