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元史·张懋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懋, 字之美, 张子良子, 涿州范阳人。未弱冠, 已有父风。侍子良官京东, 故懋领其众, 从丞相阿术军, 立归德府, 以其军镇之。移镇下邳, 知归德府事。李璮叛济南, 以其兵戍蔡州。中统元年, 宣授泗州军总把, 佩金符。至元七年, 擢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 从破襄樊有功。十一年, 丞相伯颜南征, 其行阵以铧车弩为先, 而众军继之。懋以勇鸷, 将弩前行, 凡所过山川道路险狭, 通梁筏, 平堑阱, 安营设伏, 出纳奇计, 伯颜信用之, 擢为省都镇抚, 水陆并进, 其任甚重。师压临安, 灭宋, 以其主及母后群臣北还。驻瓜洲, 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驰还报, 伯颜大喜。复令行徇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等州郡, 皆下。复使之遍谕列城军民, 使知帝之德意。十三年, 懋驰驿至上都, 伯颜上其功, 宣授懋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 改安抚司为总管府, 置宣慰使以统之, 拜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 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懋恶衣粝食, 率之以俭, 慎刑平政, 处之以公, 新府治, 设义仓, 虽能吏不过也。部使者刘宣韪之, 凡有所惩治, 朝至夕报, 豪强竦然。郡万户苏良, 恃势为暴, 为之翼者, 有十虎之目, 民甚苦之。乃上其实于宪府, 尽诛十虎者, 夺良虎符而黜之, 民大悦。群盗有率众将白昼劫城者, 懋闻之, 率从骑捣其穴, 缚其酋长以归。民之流亡, 与远郡之来归者数千家, 相率为生祠以祀之。十七年二月卒, 年六十三。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 追封清河郡侯, 谥宣敏。
        (节选自《元史·张懋传》)


        译文:
            张懋, 字之美, 张子良的儿子, 是涿州范阳人。(他)不到二十岁, 就有其父亲的风度。陪从父亲去京东做官, 因些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 归附于丞相阿术的军队。朝廷设立归德府, 张懋率其军队镇守。后来转移镇守下邳, 但仍掌管归德府事务。李璮在济南反叛时, 张懋率领他的军队镇戍蔡州。中统元年(1260), 被授予泗州军总把, 佩金符。至元七年(1270), 张懋被提升为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 随大军攻破襄、樊, 立了战功。十一年, 丞相伯颜南征, 其行军阵势是, 以铧车、弓箭手为先锋, 其他军队继后。张懋勇敢, 领弓箭手前行,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平沟填阱, 安营设伏, 出献奇计, 伯颜很信任他, 提升他为省都镇抚, 水陆并进, 任务重大。大军至临安, 灭了宋朝, 収系宋朝投降的皇帝以及皇帝母后、群臣百官而回北部朝廷。蒙军驻瓜洲, 伯颜命张懋去淮西劝降夏贵。张懋带了两个副将, 以及骑士, 直奔合肥, 夏贵出迎, 以礼相待, 张懋对夏贵讲明降与不降的利害祸福, 言辞很是威严, 夏贵磕头下拜表示投降, 奉上地图和降书。快马回来禀报, 伯颜大喜。又令张懋攻打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州等州郡, 都攻下。遍告各城军民, 使他们知道皇帝的恩德。十三年, 张懋驾乘驿马疾行到上都, 因伯颜上报他的战功, 被授为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 朝廷改安抚司为总管府, 置宣慰使来统领, 授予张懋为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 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张懋穿粗劣的衣服, 吃糙米做的饭, 以节俭作表率, 用刑谨慎, 修明政治, 办事公道, 新建府治衙门, 设立义仓, 就是能干的官员也超不过他, 朝廷派来督查的使者刘宣很认同支持张懋, 凡是张懋惩治的坏人坏事, 早上汇报到他那里, 晚上他就上报朝廷, 那些趁势作恶的权贵都很害怕。郡中万户苏良, 恃势横暴, 为他助虐的爪牙有“十虎”, 百姓苦不堪言。张懋将实情报告上级, 诛杀“十虎”, 夺了苏良的虎符, 贬了他的官, 人民大喜。有盗贼率领手下白天入城抢劫, 张懋听说了, 亲自率兵捣毁他们的巢穴, 逮捕了他们的首领回来。那些流亡在外(回来), 以及从别的郡省来归附的百姓, 总共有几千家, 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参与建造祠堂供奉张懋。张懋在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去世, 时年六十三岁。追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 追封清河侯, 谥号宣敏。 



        相关练习:《元史·张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元史·史天泽传》《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
        《元史·张珪传》《元史·杜本传》
        《元史·乃蛮台》《元史·卜天璋传》
        《元史·董文炳传》《元史·姚燧传》
        《元史·陈天祥传》《元史·别的因传》
        《元史·徐世隆传》《元史·康里脱脱传》
        《元史·孛术鲁翀传》《元史·揭傒斯传》
        《元史·同恕传》《元史·陈祐传》(二)
        《元史·王檝传》《元史·石抹宜孙传》
        《元史·塔思传》《元史·石天应传》
        《元史·王构传》《元史·刘肃传》
        《元史·张养浩传》《元史·高兴传》
        《元史·不忽木传》《元史·张晋亨传》
        《元史·速哥传》《元史·刘正传》
        《元史·贡师泰传》《元史·管如德传》
        《元史·吴澄传》《元史·胡长孺传》
        《元史·彻里传》《元史·谭澄传》
        《元史·秦起宗传》《元史·陈思谦传》
        《元史·太平传》《元史·星吉传》
        《元史·杨枢传》《元史·叶李传》
        《元史·曹鉴传》《元史·李进传》
        《元史·张孔孙传》《元史·察罕传》
        《元史·刘哈刺八都鲁传》《元史·铁哥传》
        《元史·按竺迩传》《元史·申屠致远传》
        《元史·王磐传》《元史·刘好礼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