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提要·纳谏》原文及翻译
|
| 贞观提要 原文: 贞观四年, 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曰:“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藉周室之余因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及其子而亡谅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惟当弘俭约, 薄赋敛, 慎终始, 可以永固。臣闻阿房成, 秦人散;章华就, 楚众离;乾元毕工, 隋人解体。承凋残之后, 役疮痍之人, 费亿万之功, 袭百王之弊, 以此言之, 恐甚于炀帝远矣。深愿陛下思之, 无为由余所笑, 则天下幸甚矣。” 太宗叹曰:“我不思量, 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 洛阳实亦未宜修造, 所有作役, 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 古来不易, 非其忠直, 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 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 贞观三年, 李大亮为凉州都督, 尝有台使至州境, 见有名鹰, 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 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 深乖昔旨;如其自擅, 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以卿兼资文武, 志怀贞确, 故委藩牧, 当兹重寄。使遣献鹰, 遂不曲顺, 论今引古, 远献直言。披露腹心, 非�?业�, 有臣若此, 朕复何忧!” 贞观十五年, 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 未还, 又令人多赍金帛, 历诸国市马。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 可汗未定立, 即诣诸国市马, 彼必以为意在市马, 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 则不甚怀恩, 不得立, 则生深怨。诸蕃闻之, 且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 则诸国之马, 不求自至。”太宗遽令止之。 贞观十八年, 太宗谓长孙无忌等曰:“夫人臣之对帝王, 多顺从而不逆, 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 不得有隐, 宜以次言朕过失。” 黄门侍郎刘洎对曰:“陛下拨乱创业, 实功高万古。然顷有人上书, 辞理不称者, 或对面穷诘, 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太宗曰:“此言是也, 当为卿改之。” (节选自《贞观提要•纳谏》) 译文: 贞观四年, 唐太宗下诏征发士兵在洛阳修建乾元殿, 以供天子巡察四方的时候下榻居住。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谏说:“我认为秦始皇刚开始做皇帝的时候, (一直)想凭借消灭周室的余威, 借着平定六国的气势, 将(基业)留传给子孙后代。到了他儿子掌权的时候国家就灭亡了, 猜想原因是他放纵自己的贪欲, 违背上天的旨意、残害百姓。只有大力提倡节俭, 减轻赋税, 慎始慎终, 才可以永保江山安泰。我听说一座阿房宫建成了, 秦国人心就散乱了;章华宫修成了, 楚国民心就离散了;乾元宫修完了, 隋朝就灭亡了。国家从萧条中建立起来, (这个时候)再役使苦难的百姓, 耗费巨大财力, 就会重蹈历代王朝灭亡的覆辙, 从这点来说, 我们恐怕比隋炀帝还要昏庸啊。我恳切地希望陛下能认真考虑这件事, 不要让我们的行为被后人所耻笑, 那便是国家的大幸了。”太宗叹息着说:“我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 (所以)才到了这个地步。”他又转过头来对房玄龄说道:“今天玄素上奏, 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 凡是因此产生的赋役, 都应该马上停止。然而凭借低微的地位冒犯地位高的人, 自古以来不容易做到, 张玄素(如果)不是忠心正直, 怎么会这样做呢?而且一般人唯唯诺诺, 比不上一个直言敢谏的人。我要赏赐玄素绢二百匹。” 贞观三年, 李大亮担任凉州都督, 有一位台使来到凉州, 看见此地有一种很稀有名贵的大鹰, 台使就暗示李大亮把鹰进献给唐太宗。李大亮私下上疏给唐太宗:“陛下谢绝打猎已经很久了, 而使者却替陛下索要猎鹰。如果是陛下的意思, 那就违背了昔日的意旨;如果是使者擅自要求, 那就是使者不称职。”唐太宗下书回复道:“将军文武双全, 胸怀宽广志气坚定, 因此委托你镇守边防, 担当这个重任。我派遣的使者让你进献猎鹰, 将军不曲意逢迎, 并引经据典, 谈古论今, 进献正直之言。陈述至诚之心, 十分恳切到位, 有这样的臣属, 我还有什么担忧的呢?” 贞观十五年, 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封立叶护可汗, 使者还没有回来, 太宗又令人携带大量金帛到西域各国去买马。魏征劝谏说:“现在是以封立可汗为名派遣使者(去西域), 可汗尚未封立, 就到各国去买马, 突厥人一定认为我们的目的是买马, 而不是专程去封立可汗。这样, 可汗虽然被封立了, 他也不会对陛下感恩;立不成的话, 就会产生很深的怨恨。西域各国听说这件事, 也会看不起中国。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 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 就会自动送上门来。”于是太宗立即下令停止买马。 贞观十八年, 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臣子面对帝王, 大多是顺从而不违背(帝王心意), 用美言来讨好帝王。我现在提出问题, 你们不得隐瞒, 要一一说出我的过失。”黄门侍郎刘洎对答说:“陛下拨乱创业, 确实功高万古, 如无忌等人所说。但不久前有人上书, 遇到言辞内容不合陛下心意的, 有时就被当面追根盘问, 使得上书言事的人无不羞惭而退。这恐怕不是在奖励进言者吧。”太宗说:“这话讲得对, 我一定接受你的意见, 改正错误。”
相关练习:《贞观提要·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