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魏书·牵招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魏书
        原文:
            牵招, 字子经, 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 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 招随卒业。值京都乱, 苗、隐见害, 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 送丧还归。道遇寇钞, 路等皆散走。贼欲斫棺取钉, 招垂泪请赦。贼义之, 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 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 值峭王严, 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 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 得有所拜假, 中间违错, 天子命曹公代之。辽东下郡, 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 拥兵百万, 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 翼戴天子, 宁静四�!H昃际严赵�, 背违王命, 欲擅拜假, 方当屠戮, 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 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 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 皆下席跪伏。太祖灭谭, 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 出为雁门太守, 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 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 使备鞍马, 远遣侦候。虏每犯塞, 勒兵逆击, 来辄摧破, 吏民胆气日锐, 荒野无虞。又构间离散, 使虏大结怨仇。招出, 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 诣太学受业, 还相授教, 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 民远汲流水, 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 注水城内, 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 百姓追思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译文:
            牵招, 字子经, 是安平观津人。十多岁时跟随同县的乐隐求学。后来, 乐隐任车骑将军何苗的长史, 牵招跟随他结束学业。这时京城大乱, 何苗、乐隐被害, 牵招和乐隐的另一门生史路一起将乐隐的尸首收殓起来, 送回家里安葬。路上遇有强盗抢劫, 史路等人都逃跑了。强盗想砍棺拔钉, 牵招含泪请求赦免。强盗认为他讲义气, 就放走了他。牵招由此而知名。后来他向东逃奔曹操。曹操想征讨袁谭, 但是柳城乌丸想派出骑兵协助袁谭。曹操派他到了柳城。牵招到了那里, 正赶上峭王严备待战, 准备了五千骑兵援助袁谭。并且, 辽东太守公孙康派韩忠带着单于的印绶来授以峭王。峭王召集各位酋长, 他问牵招:“从前, 袁公说他受天子之命, 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会再次禀告天子, 任我为真单于;同时, 辽东太守又拿着印绶来。这样看来, 谁该是正宗呢?”牵招回答说:“从前袁公承天子命令, 得以有所拜封, 但后来发生变故, 天子命令曹公取代了他(正宗的位置)。辽东是下属部, 怎么能擅自称说封拜呢?”韩忠说:“我们辽东在大海东边, 拥兵百万, 曹操怎能做这样的事呢?”牵招呵斥韩忠说:“曹公公允恭敬圣明贤哲, 他拥戴天子, 让四海安宁。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 违抗王命, 还想擅权封拜, 正当杀戮, 为什么竞敢轻慢诋毁大人?”便将韩忠头往地上撞, 拔刀要杀了他。峭王惊恐, 身边的人也都吓得不知所措。牵招向峭王等人说以成败之理。在场的人都离开座位, 屈膝伏地聆听。曹操消灭了袁谭, 任牵招为军谋掾。魏文帝曹丕即位, 牵招出任雁门太守, 此郡常有掠抢之事发生。牵招既教百姓打仗列阵, 又上表请求恢复乌丸五百多家的赋税, 并让他们备好鞍马, 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敌人每次进犯边塞, 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 敌人来了就被打败, 官吏百姓胆气日渐锐猛, 边远地区没有忧患。牵招又用离间计离间敌人, 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牵招出兵攻打, 大败敌人。盗贼再也没有出没。牵招又挑选有才识的人, 送他们到太学读书, 然后叫他们再回故里, 传授他人。几年间, 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 当地人到很远的地方汲取河水, 往返七里。牵招在原野上开凿河渠, 引水入城, 百姓深受其益。他治理边郡, 颇得百姓感念。

        相关练习:《三国志·魏书·牵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魏书·刘廙字恭嗣》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元龙高卧》《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乌江自刎》
        《大铁椎传》《天时不如地利》
        聊斋志异《梦狼》晏殊《蝶恋花》
        王昌龄《出塞》《望洋兴叹》
        《宋史·赵普传》《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
        《论语》六则翻译陆游《钗头凤》
        狄金森《在篱笆那边》英语《观刈麦》
        《周处》《简·爱》精彩对白
        《伐檀》诗经《无衣》
        《静女》《蜀相》
        《隆中对》各个版本的原文《自述苦学》
        白居易《卖炭翁》《垓下之围》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