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浔阳王大心传》原文及翻译
| | 梁书 原文: 浔阳王(萧)大心, 字仁恕。幼而聪朗, 善属文。中大通四年, 以皇孙封当阳公, 邑一千五百户。大同元年, 出为使持节、都督郢、南、北司、定、新五州诸军事、轻车将军、郢州刺史。时年十三太宗以其幼恐未达民情, 戒之日“事无大�。の惺�, 纤毫不须措怀。”大心虽不亲州务, 发言每合于理, 众皆’瞎服。七年, 征为侍中、兼石头戍军事。太清元年, 出为云麾将军、江州刺史。二年, 侯景寇京邑。大心招集士卒, 远近归之, 众至数万, 与上流诸军赴援宫阙。三年, 城陷, 上甲侯萧韶南奔, 宣密诏, 加散骑常侍, 进号平南将军。大宝元年, 封寻阳王, 邑二千户。初, 历阳太守庄铁以城降侯景, 既而又奉其母来奔, 大心以铁旧将, 厚为其礼, 军旅之事, 悉以委之, 仍以为豫章内史。侯景数遣军西上寇抄, 大心辄令铁击破之, 贼不能进。时鄱阳王(萧)范率众弃合肥, 屯于栅口, 待援兵总集, 欲俱进。 大心闻之, 遣要范西上, 以湓城处之, 廪馈甚厚, 与戮力共除祸难。会庄铁据豫章反, 大心令中兵参军韦约等将军击之, 铁败绩, 又乞降。鄱阳世子嗣先与铁游处因称其人才略从横且旧将也欲举大事当资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领嗣请援之范从之, 乃遣将侯填率精甲五千往救铁, 夜袭破韦约等营。大心闻之大惧, 于是二藩衅起, 人心离贰。景将任约略地至于湓城, 大心遣司马韦质拒战, 败绩。时帐下犹有勇士千余人, 成说曰:“既无粮储, 难以守固。若轻骑往建州, 以图后举, 策之上者也。”大心未决, 其母陈淑容曰:“即日圣御年尊, 储宫万福, 汝久奉违颜色, 不念拜谒阙庭, 且吾已老, 而欲远涉险路, 粮储不给, 岂谓孝子?吾终不行。”因抚胸恸哭, 大心乃止。遂与约和。二年秋, 遇害, 时年二十九。 (选自《梁书·浔阳王大心传》) 译文: 浔阳王(萧)大心, 字仁恕。少时聪明颖悟, 擅长写文章。中大通四年, 因为皇孙身份被封为当阳公, 食邑一千五百户。大同元年, 出京任使持节, 并都督郢、南、北司、定、新五州的军事、轻车将军、郢州刺史。那年他只有十三岁, 太宗因为他年幼, 担心他不能通达民情, 告诫他说:“政事无论大�。课懈紫掳焓碌墓倮�, 什么事都不要问, 不用一丝一毫多费心思。”萧大心虽不亲自处理州中政务, 每次发言都合乎道理, 众人都惊叹佩服。中大通七年, 被征召担任侍中, 兼管石头戍军事。太清元年, 出任云麾将军、江州刺史。太清二年, 侯景叛军侵犯京邑。萧大心招集士卒, 远近的人归附他, 人数达到数万, 与长江上游诸军奔赴驰援朝廷。太清三年, 京邑城被攻陷, 上甲侯萧韶南逃, 秘密宣诏, 任命萧大心为散骑常侍, 进号平南将军。大宝元年, 任命萧大心为寻阳王, 食邑二千户。 当初, 历阳太守庄铁献城池, 投降侯景, 不久又因要侍奉着母亲来投奔, 萧大心认为庄铁是旧将, 厚礼接纳, 军旅之事, 全部委托给他, 仍让他担任豫章内史。侯景多次派遣军队向西侵扰, 萧大心就命令庄铁击败他们, 叛军不能前进。当时鄱阳王萧范率人放弃合肥, 在栅口屯兵, 想要等待援兵全部聚集, 一起前进。萧大心听说了这件事, 就派人邀请萧范向西进军, 把湓城给他, 让他驻扎, 提供充足的军饷, 馈赠丰厚的礼物, 和他合力共同扫除祸患, 平定国难。正好遇到庄铁占据豫章叛乱, 萧大心命令中兵参军韦约等率领军队进攻, 庄铁战败, 又乞求投降。鄱阳王儿子萧嗣先前与庄铁有交往, 这时他就向鄱阳王称赞庄铁的才华谋略, 而且又是宿将, 如果想要干大事, 就应当借助他的力量, 如果投降江州, 一定无法保全他性命, 萧嗣请求支援他。萧范听从了建议, 就派遣将军侯填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救庄铁, 夜间突破韦约等人的军营。萧大心听说后十分害怕, 这时两藩之间产生矛盾, 人心离散。侯景的将军任约攻城略地打到湓城, 萧大心派遣司马韦质迎战, 被打败。当时萧大心帐下仍有一千多名勇士, 都劝说:“既没有粮食储备, 又没有天险可以固守。如果(我们)轻装骑马前往建州, 来做以后的打算, 这才是上策。”萧大心还没有决断, 他的母亲陈淑容说:“现在皇上年龄尊贵, 储宫中有万福, 你长期以来不听父皇的意见, 不考虑去朝廷拜谒, 况且我也老了, 却想走又远又险的道路, 粮食也供应不上, 怎么能叫孝子?我最终不愿远行。”说完抚胸恸哭, 萧大心只好停止。就与敌军签约讲和。大宝二年秋, 萧大心遇害, 时年二十九岁。
相关练习:《梁书·浔阳王大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