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原文及翻译
|
|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初, 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元朔三年, 上募能通使月氏者, 汉中张骞以郎应募, 出陇西, 径匈奴中, 单于得之, 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 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 欲通不得, 见骞, 喜, 为发导译抵康居, 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 既击大夏, 分其地而居之, 地肥饶, 少寇, 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乃还, 欲从羌中归, 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 会匈奴国内乱, 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骞初行时百余人, 去十三岁, 唯二人得还。元鼎二年, 浑邪王既降汉, 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 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 后兵稍强, 不肯复朝事匈奴, 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 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 招以益东, 居故浑邪之地, 与汉结昆弟, 其势宜听, 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 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 拜骞为中郎将, 将三百人, 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 多持节副使, 道可便, 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 昆莫见骞, 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 则汉遣公主为夫人, 结为兄弟, 共距匈奴, 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 未知其大�。凰胤粜倥站�, 且又近之, 其大臣皆畏匈奴, 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及诸旁国。是岁骞还, 后岁余, 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 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乌孙王既不肯东还, 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 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 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有删改) 译文: 当初, 投降的匈奴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 是强大的国家, 匈奴杀死了月氏国王, 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 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 怨恨匈奴, 却没人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汉武帝元朔三年, 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 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 他从陇西郡出发, 经过匈奴所控制的地方, 匈奴单于俘获了他, 扣留他十多年。张骞得到机会偷偷逃跑, 到达大宛王国。大宛人听说汉朝物产丰富, 想通使结好却一直未能实现, 见到张骞, 非常高兴, 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 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大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 进攻大夏国后, 占领了它的土地定居下来, 这里土地肥沃富饶, 很少有贼寇袭扰, 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 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 就回国, 他打算从羌人的居住区返回, 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了一年多, 正赶上匈奴国发生内乱, 张骞就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逃回长安。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 一去十三年, 只有他们两人得以回来。元鼎二年, 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 汉军追击驱逐匈奴到了沙漠以北, 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 后来兵力逐渐增强, 不肯再臣服于匈奴, 匈奴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离了乌孙。现在匈奴单于刚刚被我军围困, 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没有人烟。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赠送乌孙, 招引他们渐渐东迁, 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 与我国结为兄弟之国, 依据形势他们应当会听从, 如果听从就如同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乌孙之后, 它西面的大夏这些国家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 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 率领三百人, 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 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 只要路途方便, 就派他们出使其他附近的国家。张骞到达乌孙国后, 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 礼数仪节非常傲慢。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向东居住在原来的地方, 汉朝就许配公主做昆莫夫人, 并结为兄弟之国, 共同抗击匈奴, 匈奴不难打败。”乌孙自认为远离汉朝, 不知汉朝疆域大�。怀て谝岳匆恢背挤ナ粲谛倥�, 且又靠近匈奴, 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 不想迁徒到东面去。张骞就分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等各个附近的国家。这一年张骞回到长安, 之后一年多, 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很多国家的使臣一起回来, 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既然乌孙王不肯回到东方的故地, 汉朝便在匈奴浑邪王统辖的故地设置酒泉郡, 逐渐迁徙内地的百姓充实这个地区。后来又从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区设置武威郡, 以此隔绝匈奴与羌人往来的通道。
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