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非我也, 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 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 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 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 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 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 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 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 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 枪尖刀锋刚一接触, 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 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 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 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 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 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 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 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 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 木材用不�。敲窗傩毡愣陨涝崦挥惺裁匆藕�。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 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 种植桑树, 那么, 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 百姓能够适时饲养, 那么,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 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 那么, 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 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 那么, 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 有肉吃, 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 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 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 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 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 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 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 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 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 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 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相关练习:《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孟子·离娄上》(1-10)《孟子·离娄上》(11-20)
        《孟子·离娄上》(21-30)《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学弈》
        《孟子·滕文公下》柳永《望海潮》
        王翰《凉州词》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文言文翻译
        王湾《次北固山下》李白《渡荆门送别》
        屈原《湘夫人》《桂枝香·金陵怀古》
        孟子《民为贵》龚自珍《病梅馆记》
        苏轼《石钟山记》欧阳修《伶官传序》
        晏殊《浣溪沙》《鹊踏枝》原文及注释贺铸《横塘路 • 凌波不过横塘路》
        《归园田居》(其一)《始得西山宴游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军行(其四)》
        墨子《尚贤》《王好战, 请以战喻》
        《敬鬼神而远之》《淮上与友人别》
        《论毅力》《卖柑者言》
        《永之氓》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