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之奴才形象浅析
| | | 会员:cxmltzx1010 友情提供 可怜可叹可鄙可恶――――《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之奴才形象浅析 谢明尧 没有谁天生愿意当奴才。然而, 人世间又的确有大量的奴才出现, 在不愿和现实之间, 有颇多的趣味值得我们去细细揣摩。阅读鲁迅先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使我们对于“奴才形象”得以有更深刻的认识。 奴才是可怜可叹的, 他遭受了命运中最大的不幸和不公。先看他的境遇:“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 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 连猪狗都不要吃的, 尚且只有一小碗……”“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又看他解决苦难的能力:“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 也只能这样”;再看他的神态:“他悲哀地说, 眼泪联成一线, 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无力和强大的封建统治者抗争, 他只能, 也只能把自己生活中的不满和不幸向聪明人述说, 他在得到了聪明人虚伪同情的同时又遭到了更恶毒的欺骗。苦难本已是人生极大的不幸, 而在这不幸之外还要遭受更长久地麻醉和欺骗, 则更加让人落泪了。所以, 以我看来, 先生对奴才首先是充满了同情之心的。 然而, 奴才又是可恶可憎可鄙的。他娓娓述说着自己的不满和不幸, 只是希图博得他人肤浅的同情, 而对自身生活的整个社会制度的腐朽和不公却毫无觉察。麻木、短视是奴才的第一可鄙之处;当他遇见真正的勇士“傻子”的救助时, 他说:“这怎么行?……”“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短短的几句话, 刻画出了奴才由“疑惑”到“大惊”, 再到“维护旧有秩序”的懦弱、无能、胆怯和慌乱, 此为第二可鄙之处;主子就是主子, 奴才就是奴才, 封建腐朽的礼教观念使他对马上就要发生的急剧变化大惊失色而自觉地站在欺压者的一边。这个地方作者写得尤为精彩。他污蔑傻子为“强盗”, 他哭嚷, 并坐在地上“团团打滚”, 随后露出了奴才招牌式的嘴脸, 他向傲慢而不失风度的主人说“首先叫喊起来……”说着话时, 他的表情是“恭敬而得胜地”。趴儿狗也不如的东西, 一贯的见风使舵的本性和对主子的阿谀嘴脸是其第三可鄙之处。 奴才之所以成为奴才固然有社会制度的原因, 然而又和他自身的麻木、短视、懦弱、无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先生有言, “哀其不幸, 怒气不争”, 对于奴才, 仅仅是“怒”还远远不够, 要恶, 要鄙, 要骂, 要打, 不然, 奴才终不会绝迹, 民族复兴的宏愿岂不要葬送在这批奴才的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