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佺《钱伯庸文序》原文及翻译
| | 曹学佺 原文: 今之作文者, 如人相见, 作揖曲躬之际, 阔别致谢, 寒温都尽。及其执茶对坐, 别无可说, 不过再理前词, 往往重复。 又如俗人唱曲, 以一句为数句, 以一字为数字, 不死不活, 希图延�。患捌涞背�, 则又草草读过而已。 噫!此所谓“时套”也。 今之作揖不如是, 则人必怪之;唱曲不如是, 则无人击节赏音。作文之趋于时尚, 亦如是矣。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 而少浸润之于义理, 徒逞其私臆, 求作新奇, 不知反落套矣。 钱生伯庸, 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 以之初书谒见于予。予观其人, 不为时俗所染, 岂非欲随地求师而汲汲于义理者?予愧浅率, 不足以答伯庸。伯庸归, 试以其文质之尔师之初。之初之作人, 无时套者也, 其论文亦如之。 译文: 如今的人写文章, 好像与人相见。 作揖鞠躬之际, 道阔别, 致谢意, 问寒问暖之类的话都了个遍, 等到端起茶杯对面向坐时, 却又无话可说了, 要说的话, 不过反反复复是把前面说过的话再说一遍。 又像是俗人唱曲, 把可以一句唱完的唱成了几句, 可以用一个字来唱的用几个字来唱, 不死不活地, 希望延长演出时间;等到他应该着重唱的地方, 却又像读书一样草草带过。 唉!这就是所谓的“流行的模式”。 如今, 作揖不这样, 人们就一定感到奇怪;唱曲不这样, 就没有人拍手赞赏的声音。写文章追求时尚, 也是这样。这其中的病因在于没有师友传授, 在道义理学上缺少熏陶, 只是卖弄个人想象, 谋求新奇, 不知反而落入流行的模式之中。 钱伯庸, 他在家时, 师从水部官员岳之初。钱到金陵, 拿着岳之和的推荐信来拜见我。我看他这个人, 没有被当下的俗套沾染, 他难道不是想在这里找到老师, 急切地学到理学的人吗?我有愧于自己的浅薄粗俗, 回答伯庸的问题不足以使他满意。伯庸回去以后, 试着把自己的文章拿去询问自己的老师之初。之初的为人, 没有流行的那一套, 他讨论文章也是如此。
相关练习:曹学佺《钱伯庸文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