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静者居记》原文及翻译
| | | 高启 原文: ①浔阳张君来仪, 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 尝属予记之, 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 与客往候之, 入其室, 竹树翳深, 庭户虚寂, 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 非是居乎?” ③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 处空谷之中, 栖长林之下, 干戈之声不闻, 车马之迹不至, 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 穷约之忧每拂乎虑, 虽夷然而行, 块然而坐, 颠倒攫攘, 无异奔骛于埃壒者, 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 游于邑都, 宅于市里, 邻有歌呼之喧, 门有造请之杂, 心倦乎应答, 身劳于将迎, 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 慎出处之谊, 虽逐逐焉群于众人, 而进不躁忽, 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 若云烟之过目, 漠然不足以动之, 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 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 是居之静无与于人, 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 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 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 仁也。自克己以复之, 主敬以守之, 至于安重而不迁, 渊靓而莫测, 则其体静矣, 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 盖在于是, 而假以名其室, 子岂未之思乎?” ④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 若居仁而静者, 虽非愚所及, 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 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⑤顾予欲静而未能者, 姑书以识之, 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译文: ①浔阳的张来仪君用“静者居”给他的住处命名, 曾经嘱咐我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 因我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 ②一天, 我和朋友前去看望他。进入他的静者居, 青青翠竹深深掩映, 庭院无人非常清静, 静悄悄地没有喧嚣的声音。朋友赞叹说:“这个居所真美�。∪谜啪痪T谕饣疃�, 用来让自己快乐而成就这种安静的, 不正是这个居所吗?” ③我对朋友说:“你怎么说的这么偏激呢?现在有的人, 身在空旷的山谷之中, 住在幽深的树林之内, 听不到兵器的声音, 没有车马的痕迹, 他的居所非常安静了。但心中却不忘追求功名和利禄的念头。对于穷困贫贱的忧虑, 每每违背心中的理想, 即使平静而镇定地前行, 孤独地坐在那里, 上下争夺, 无异于奔忙追求于尘世, 你说他是真的安静吗?还有的人, 游走于大都市, 在集市上建筑住宅, 旁边有唱歌呼喊的吵闹之声, 家门有拜访邀请之类的杂事, 内心疲倦于应和酬答, 身体劳累于迎来送往, 他居住的地方不安静。却抱有谦让的思想, 谨慎地对待进出和独处的事, 虽然奔忙于人群中, 但前进不急躁, 不疏忽大意, 看世上任意浪费财物, 万事万物变化无常, 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人和事, 都像过眼云烟, 淡泊处之, 不为所动, 你认为他真的不是静处的人吗?所以说, 安静是和人有关系, 而不是和居所有关系。人能够静心则到处都安静, 这就是说居所安静不能给予人什么, 而人的内心的安静也不依靠居所。虽然这样, 也有依靠居所而使内心安静的, 但不是这种说法。《传》说:‘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最宽广的住宅, 就是仁。自己约束自己, 使每件事都归于“仁”, 主人恭敬地守护着它, 至于看重它, 安于本乡本土, 不愿轻易迁移, 深邃沉静而不知其深浅, 那么他是真正体查到了什么是静, 所以说“仁者静”。张君的理想, 大约就在于此, 而借来命名他的居所, 你难道没有思考这些吗?” ④朋友没有什么来回答的, 张君站起身道谢说:“居所安静而内心不安静的, 我明白他所警示的内容;居所不安静而内心安静的, 我明白他勉励的道理。像你所说居所体现了仁, 而内心安静, 虽然不是我所能达到的, 却愿意学习。你的话非常全面了, 难道不足以来给我的居所做一篇记吗?请写下来。” ⑤只是我想要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 姑且书写记下来, 等待以后跟随张君追求安静。
相关练习:高启《静者居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