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辙《隋论》原文及翻译
        苏辙
        原文:
            人之于物, 听其自附, 而信其自去, 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 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 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 物重而人轻也。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 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 则�?痔煜轮ノ�, 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 而天下始去之矣。 
            秦、隋之亡, 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 诸侯用事, 而秦独得山西之地, 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 楚胁其肩, 燕、赵伺其北, 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 七世而不得解, 寸攘尺�。潦蓟嗜缓蠛隙�。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 而以为不急持之, 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毁名城, 杀豪杰, 销锋镝, 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 然而海内无聊, 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 长呼起兵。岂非其重失天下, 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今夫隋文之世, 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 而重失其定也。彼见天下之久不定也, 是以既得天下之众, 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 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 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 以为举世之人, 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 制为严法峻令, 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 诛灭略�。浪烙谘钏刂�, 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 天下大乱, 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 无以异于秦也。 
            悲夫!古之圣人, 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 莫不在我, 故其视失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 是故其心舒缓, 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 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及观秦、隋, 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 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 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译文:
            人对于事物, 任凭它来依附自己, 任凭它自由离去, 如果能够做到那样就是人重而物轻。人重物轻, 物依附人就牢固。物之所以离开人, 分裂四散却没有办法聚拢起来, 是因为物重而人轻。所以那些聪明的人或许可以和他一起打天下, 但是, 不能够和他们一起来守天下。守护天下必须要有大度的胸怀。为什么呢?那些没有宽广胸怀的人, 时常担心天下会离自己而去, 所以就玩弄权术来留住天下。用权术来留守天下, 那天下就开始离去了。
            秦朝、隋朝的灭亡, 他们的弊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自从周朝政治衰败, 诸侯之间相互争霸, 但是, 秦国单独拥有山西之地, 不过千里。却有韩国、魏国扼住它的要塞, 楚国威胁它的肩头, 燕国、赵国窥视它的北面, 齐国牵制它的东面。秦国的人披甲胄、拿着兵器, 七代都不能够解除, 一寸一寸地夺取土地, 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秦国看到夺取天下是如此的困难, 于是认为如果不迅速地守护天下, 天下就会重新陷入混乱的境地, 所以毁坏名城, 杀戮英雄豪杰, 熔铸兵器, 来消灭分裂天下的念头。他们想到守护天下的办法是这么的周密、严谨。但是, 四海之内的人民, 却不堪忍受这种政策, 都怀有离秦而去的念头。因此, 陈胜、项羽他们这些人能够借助百姓的这种不满, 高呼起义。这不是秦国因为害怕失去天下, 防备过分的弊病吗?
            隋文帝的时代, 也是因为看到天下初定, 害怕天下混乱。他看到天下长久的不安定, 因此得到天下之后, 就非�:ε率ニ�, 享受拥有天下的乐趣却担心天下不能够长久。高高在万民之上, 就经常处在怀疑和猜忌之中, 认为天下的人都有以前的那种英雄割据的情怀。所以就制定了很严酷的法律来防止天下变乱。他的那些谋臣、猛将基本上被他杀得差不多了, 而他却偏偏死在杨素手中, 以至于发生了大变故。终于在隋炀帝的时候, 天下大乱, 一败涂地而没有办法收拾, 这样看来, 隋朝灭亡的原因, 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
            可悲�。」糯氖ト送ü扪滦欣慈锰煜氯斯楦�, 拥有天下或者离开天下, 都在我自己, 所以把天下看得很轻, 这样心态就平稳, 所实行的政策就宽松。宽松来自虑, 急暴来自于无所依赖。再来看看秦朝和隋朝, 正是因为舍不得天下, 最后导致了灭亡。最后才明白, 圣人之所以作出这么不缓不急的行为, 正是他用来稳固天下的办法啊。

        相关练习:苏辙《隋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伯父墓表》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古今家戒》叙·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苏辙《藏书室记》
        《东坡先生墓志铭》《齐州泺源石桥记》
        苏辙《东轩记》苏辙《乞者赵生传》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颍滨遗老传》苏辙《武昌九曲事记》
        苏辙《君术策五》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德传》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陈涉起义》《松风阁记》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
        《陈涉世家》《后出师表》
        《前出师表》辛弃疾《破阵子》
        《渔家傲》简析范仲淹《渔家傲》
        《江城子·密州出猎》温庭筠《望江南》
        《桃花源记》《捕蛇者说》
        《弈秋》李白《将进酒》
        《孟子见梁襄王》《扬州慢》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翻译(所有课文)《项脊轩志》
        《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沈复《童趣》
        《滕王阁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