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相绝秦》原文及翻译
| | | 左传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作者:左丘明 原文: 晋侯使吕相绝秦, 曰,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 戮力同心, 申之以盟誓, 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 文公如齐, 惠公如秦。无禄, 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 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 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 用集我文公, 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 跋履山川, 踰越险阻, 征东之诸侯, 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 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 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G卮蠓虿谎谖夜丫�, 擅及郑盟。诸侯疾之, 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 绥靖诸侯, 秦师克还无害, 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无禄, 文公即世, 穆为不吊, 蔑死我君, 寡我襄公, 迭我殽地, 奸绝我好, 伐我保城, 殄灭我费滑, 散离我兄弟, 挠乱我同盟, 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肙力), 而惧社稷之陨, 是以有殽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 穆公弗听, 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 成王陨命, 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 康、灵即位。康公, 我之自出, 又欲阙剪我公室, 倾覆我社稷, 帅我蝥贼, 以来荡摇我边疆, 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 入我河曲, 伐我涑川, 俘我王官, 剪我羁马, 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 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 利吾有狄难, 入我河县, 焚我箕、郜, 芟夷我农功, 虔刘我边陲,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 而欲缴福于先君献、穆, 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 复修旧德, 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 景公即世, 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 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 君之仇雠, 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 畏君之威, 而受命于使。君有二心于狄, 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 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 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 而来求盟于我, 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 余唯利是视。不谷恶其无成德, 是用宣之, 以惩不一。’诸侯备闻此言, 斯是用痛心疾首, 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 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 矜哀寡人, 而赐之盟, 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 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 寡人不佞, 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 俾执事实图利之。” 译文: 晋厉公派吕相向秦国裹示绝交, 说:“从前从我国的献公和贵国的穆公开始, 两国相互友好, 协力同心, 用盟誓来申明此意, 用婚姻来加强友好。上天降祸晋国, 文公到了齐国, 惠公到了秦国。晋国不幸, 献公去世, 穆公不忘旧日情谊, 使我们惠公得以供奉晋国的宗庙祭祀。穆公又不能完成这一巨大功勋, 而进行了韩原之战。他心里也感到后悔, 因此成全了我们文公, 这是穆公的成就。文公亲自披甲带盔, 跋涉山川, 跨越险阻, 征伐东方的诸侯, 使虞、夏、商、周的后裔都到秦国朝见, 就已经报答旧日的恩德了。郑国人侵犯君王的边界, 我们文公率领诸侯与秦国一起包围了郑国。秦国大夫不询问敝国国君, 擅自与郑国订盟。诸侯痛恨这件事, 要向秦国拚命。文公害怕, 就安抚诸侯, 秦军能够还师而安然无损, 这就是我国有大功于西邻了。晋国不幸, 文公去世, 穆公居心不良, 蔑视我们新丧故君的国家, 欺我们襄公孤弱, 袭击我们的殽地, 断绝我们的友好, 攻打我们的城堡, 灭绝我们的邻邦滑国, 离散我们的兄弟, 扰乱我们的同盟, 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君王旧日的功勋, 但又害怕国家的覆亡, 因此有殽地之战。我们仍然希望在穆公面前求得宽�。鹿惶�, 反而拉拢楚国图谋我们。上天不遂他的心意, 楚成王又丧了命, 穆公对我国的意图因而不能得逞。穆公、襄公去世, 康公、灵公即位。康公, 是我们晋国人所生的, 又想削弱我们国君的宗室, 颠覆我们的国家, 率领我们国家的奸贼, 来撼动我们的边疆, 我国因此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改悔, 又侵入我河曲一带, 攻打我涑川地方, 掠取我王官民众, 割取我羁马土地, 我国因此有河曲之战。秦国往东这条道路不通, 就是由于康公断绝我们的友好的原故。 等到君王继位, 我们国君景公伸着脖子朝西望着说;“大概会抚恤我吧!”君王又不肯施恩举行盟会, 乘我国有赤狄骚扰的患难, 入侵我黄河附近各县, 焚烧我箕、郜二城, 抢割我庄稼, 屠杀我边境百姓, 我国因此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祸患的蔓延, 而想求福于两国的先君献公和穆公, 派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与你共同友好, 抛弃仇恨, 重新恢复旧日情谊, 以追念前人的功*(肙力)。’盟誓没有完成, 景公去世, 我国国君因此有令狐的盟会。君王又心怀不善, 背弃盟誓。白狄与君王同在雍州, 是君王的仇敌, 而是我们的婚姻之国。君王派人来颁赐命令说:‘我与你一起讨伐狄人。’敝国国君不敢顾念婚姻之好, 畏惧君王的威严, 因而从使臣那里接受了命令。君王同时向白狄讨好, 说:‘晋国要讨伐你。’狄人虽应承而内心厌恶, 因此将这话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厌恶君王的三心二意, 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弃令狐的盟约, 而来向我国请求结盟, 对着天上的上帝, 秦国去世的三公、楚国去世的三王明白宣告:他虽然与晋国往来, 他只看自己的利益。我厌恶他没有始终如一的品德, 因此把这些话公布出来, 以警戒不专一的人。’诸侯都听到了这话, 因而痛恨之至, 都来亲近敝国国君。敝国国君率领他们前来听命, 只求和好。君王如果施恩照顾诸侯, 哀怜敝国国君, 而赐绐我们盟约, 就是敝国国君的愿望。敝国国君将会安抚诸侯退兵, 岂敢谋求战乱?君王如果不肯施大恩, 敝国国君无能, 也就不能率领诸侯退兵了。冒昧地将这些话全部陈述于君王的左右, 以便君王的左右从有利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