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饮归亭记》原文及翻译
|
| 曾巩 原文: 金溪尉汪君名遘, 为尉之三月, 斥其四垣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可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乃记之曰: 射之用事已远, 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 《记》之所谓宾、燕、乡饮、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 《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 则先礼射, 而弓矢以立武, 亦不废于有司。及三代衰, 王政缺, 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 揖让之射滋①亦熄。至其后, 天下尝集②, 国家尝闲暇矣。先王之礼, 其节文皆在, 其行之不难。然自秦汉以来千有余岁, 衰微绌塞③, 空见于六艺之文, 而莫有从事者, 由世之苟简者胜也。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 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 其不以势哉? 今尉之教射, 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黄淦祆革恝芄�, 五兵之器, 便习之利, 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 皆宜有法, 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 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⑤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攻, 骇惊闾巷, 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 则将犯晨夜, 蒙雾露, 蹈厄驰危, 不避矢石之患, 汤火之难, 出入千里, 而与之有事, 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 所以教士, 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 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 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 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 与其职可谓协矣! 或谓汪君儒生, 尉文吏, 以礼义禁盗宜可止, 顾乃习斗而喜胜, 其是与?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 而施泽于堂庑之上, 服冕搢笏, 使士民化、奸宄息者, 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从行〔恢味艽笠�。故汪君之汲汲于斯, 不忽乎任�。浞撬接兄菊咝�? (选自《曾巩文集》) 【注】①滋:更加, 愈益。②集:同“辑”, 和睦。③绌塞:困厄, 闭塞。④镯:钟状的铃, 古代军中乐器。⑤填:同“镇”, 使安定。 译文: 金溪县尉汪遘君, 做了县尉的三个月, 扩大他四边的墙垣做了射亭。一经修成以后, 教军士在其中学射, 而为它起名叫“饮归之亭”。把书信送到临川, 请我写篇记。请求的书信几次往返不�!N业幕昂巫闳。客艟装椎囟晕壹耐泻裢�。既然推辞不掉, 才写记说: 从事于射的时代已经很远了, 它最先用礼乐来辨别德行, 《礼记》所说的宾射、燕射、乡饮射、大射的射就是;它重视力量而推崇技巧用来建立武备, 《礼记》所说的春夏秋冬四季教军士穿透射靶的射就是。古代国内和顺, 就把礼射放在首位, 而用来建立武备的弓箭, 有关官府也不废弃。等到夏、商、周三代以后政治衰乱, 王道政治缺损, 礼乐之事相继都被破坏, 彰显揖让之礼的射箭活动日益消亡。到这以后, 天下曾经和顺过, 国家曾经闲暇过, 先王的礼, 它的礼节仪文都在, 实行它并不困难。然而从秦汉以来千余年, 国家衰微, 政治困厄闭塞, 空见于六经的文字, 而没有能实行的, 是由于世上苟且简略的人太多了。争夺兴起, 而战胜擒敌、攻城取地之辈振奋起来, 那么, 强弓、快箭、巧技的出现就不能废弃了, 这不是因为时势吗? 如今县尉教射, 不能比于礼乐之射, 而重视技巧力量。参加的人数虽少, 然而它的战旗军鼓, 各类兵器, 训练熟习以后的便利, 和那些行止步趋、迟速的节拍, 都应该有法度, 那么, 他所教的也不仅仅是射了。如果幸而在没有战事的时候, 就能够自得闲逸, 保守边境而安定保卫百姓;若不幸而遇到杀人越货、抢掠攻�。缋�, 而竞相追逐于大山长谷之间的时期, 就将要冒着早晚, 蒙受雾露, 踏奔险途, 不避弓箭礌石之灾, 赴汤蹈火之难, 往来千里, 而相与在战争环境之中, 那么, 士岂可不在平素教射吗?如今射亭的修建所以用来教士, 汪君又说古代军队回师一定在庙中饮酒, 用来纪念军队的实绩。如今庙已废弃不设, 也想使军士胜利回来在此饮酒, 就用“饮归亭”来称呼这个亭子了。汪君的志向, 跟他的职务可说是协调的。 有人说汪君是读书人, 尉也是文官, 用礼义来禁盗应该可以禁得�。缃穹炊罢蕉范檬�, 这事对吗?说到治本来不可以不兼用文武, 而施恩泽于堂屋之上, 戴着礼帽, 腰插朝板, 使士民受到教化、作奸犯科的人停息的, 固然在那个礼义而不在这个武力。然而天下的事情能做大的固然可以兼做小的, 但没有小事不能治理而能治理大事的。所以汪君急匆匆地办这件事, 是不忽略承担小的, 难道不是所谓有志向的人吗?
相关练习:曾巩《饮归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