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李林甫当政》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开元二十二年)吏部侍郎李林甫①, 柔佞②多狡数, 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侍候上动静, 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 常称旨③, 上悦之。时武惠妃④宠幸倾后宫, 生寿王清, 诸子莫得为比, 太子浸疏薄⑤。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 愿尽力�;な偻�;惠妃德之, 阴为内助, 由是擢黄门侍郎。五月, 戊子, 以裴耀卿为侍中, 张九龄为中书令, 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⑥。 [1]  
        初, 上欲以李林甫为相, 问于中书令张九龄, 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 陛下相林甫①, 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 林甫虽恨, 犹曲意事之②。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 林甫并疾之③。是时, 上在位岁久, 渐肆奢欲④, 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 日思所以中伤之。
            上之为临淄王也, 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①皆有宠, 丽妃生太子瑛, 德仪生鄂王瑶, 才人生光王琚。及即位, 幸武惠妃, 丽妃等爱皆弛②;惠妃生寿王瑁, 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 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驸马都尉杨洄尚咸宜公主, 常伺③三子过失以告惠妃。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 将害妾母子, 亦指斥至尊。”上大怒, 以语宰相, 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祚④垂三十年, 太子诸王不离深宫, 日受圣训, 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 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 不闻大过, 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 喜怒之际, 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 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 三世大乱⑤。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 京城流血⑥。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⑦, 中原涂炭⑧。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 立炀帝, 遂失天下⑨。由此观之, 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 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 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 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 公为之援, 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 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 故讫九龄罢相, 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⑩九龄于上, 上浸疏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①。炅素不学, 尝对中书侍郎②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③, 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 欲引以为相, 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 足下宜一造门, 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 薄林甫为人, 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 出之, 更嫁蔚州④刺史王元琰, 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⑤, 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 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1]  
        于是上积前事, 以耀卿、九龄为阿党①;壬寅, 以耀卿为左丞相, 九龄为右丞相, 并罢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仙客②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领朔方节度③如故。严挺之贬沼州④刺史, 王元琰流岭南。
            上即位以来, 所用之相, 姚崇崇尚通, 宋璟崇尚法, 张嘉贞崇尚吏, 张说崇尚文, 李元绒、杜暹崇尚俭①, 韩休、张九龄崇尚直, 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 自是朝廷之士, 皆容身保位, 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 自专大权, 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 群臣将顺之不暇, 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①乎?食三品料, 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
            李林甫为相, 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 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 或阳与之善, 啖①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 腹有�!�。


        译文: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吏部侍郎李林甫, 狡猾又擅长花言巧语, 与宦官及后宫妃嫔家的结交很深, 对玄宗的行动止息无不了解。因此每每奏对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 玄宗很喜欢他。当时武惠妃宠冠后宫, 生寿王李清, 其宠幸程度远过于其余诸子, 太子和皇帝的关系也日渐疏远。李林甫于是就通过宦官进言武惠妃, 表示愿意尽力�;な偻�。武惠妃很感激李林甫, 就暗中帮助他, 因此李林甫很快就升任为黄门侍郎。五月戊子, 以裴耀卿为侍中, 张九龄为中书令, 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初, 玄宗想用李林甫为相, 询问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 张九龄答道:“宰相关系到国家安危, 陛下如果用林甫为相, 臣担心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当时张九龄正因为文学才能为玄宗器重, 李林甫虽然恨他, 但仍然努力奉承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相处友善, 李林甫非常痛恨他们。当时玄宗在位日久, 渐渐地放纵欲望, 对政务也开始懈怠了, 而张九龄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力争, 李林甫小心观察玄宗的心思, 每天都在考虑如何中伤张九龄。
            玄宗为临淄王的时候, 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都有宠, 丽妃生太子李瑛, 德仪生鄂王李瑶, 才人生光王李琚。玄宗即位, 宠幸武惠妃, 丽妃等都失宠;武惠妃生寿王李瑁, 所受宠爱超过其他皇子。太子与李瑶、李琚在内廷住所聚会, 因为各自生母的境遇而出言抱怨。驸马都尉杨洄娶了咸宜公主, 经常探察三位皇子的过失告诉武惠妃。武惠妃向玄宗哭诉说:“太子暗中结党, 将要谋害臣妾母子, 他们还指责陛下。”玄宗大怒, 告诉了宰相, 想要废黜这三位皇子。张九龄说:“陛下登基将近三十年, 太子诸王不离深宫, 得以经常听到陛下的教导, 天下人都觉得陛下享国久长, 子孙昌盛, 都为陛下高兴。如今三位皇子都已成人, 没有听说犯过什么大错误, 陛下怎么能突然因为无根的传言, 在发怒的时候就要全部废黜他们呢?何况太子为天下的根本, 不可轻易动摇。以往历史上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杀申生, 晋国三世大乱。汉武帝相信了江充的诬告降罪戾太子, 造成京城流血的惨剧。晋惠帝听了贾后无中生有的话废了愍怀太子, 最后中原涂炭。隋文帝因为独孤后之意见废黜太子杨勇, 立炀帝, 最终丢掉了天下。可见废黜太子不可不慎重。陛下一定要这样做, 则臣不敢奉诏。”玄宗不高兴。李林甫开始并没有说什么, 退朝后私下对玄宗宠信的宦官说:“这是陛下的家事, 何必问外人!”玄宗犹豫不决。武惠妃秘密派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必有兴, 太子废立之时, 如果您能够加以援手, 自然可以长保宰相之位。”张九龄断然斥责, 并把她说的话告诉了玄宗。玄宗听了为之变色。因此直到张九龄罢相, 太子都安于其位。李林甫则随时随地在玄宗面前讲张九龄的坏话, 玄宗渐渐地疏远了张九龄。
            李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向来不学无术, 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读“伏腊”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于是将萧炅外放为岐州刺史, 因此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友善, 想要引荐他为相, 曾对他说:“李尚书正受陛下器重, 足下应当上门拜望, 与他相处和睦亲近。”严挺之一向自恃意气, 轻视李林甫为人, 终究不肯上门拜望。李林甫更加恨他。严挺之原先娶妻, 后来休了她, 他的妻子改嫁蔚州刺史王元琰, 王元琰因为犯贪赃罪交付三司衙门审问, 严挺之努力营救他。李林甫趁机通过宦官将这件事告诉了玄宗。玄宗对宰相说:“挺之营救罪人是有私人原因的。”张九龄说:“这是挺之休掉的妻子, 不应当还有私情。”玄宗说:“虽然仳离, 还是有私情的。” [1]  
            于是玄宗联系到以前的事, 认定裴耀卿、张九龄结为朋党;壬寅, 以裴耀卿为左丞相, 张九龄为右丞相, 同时罢免政事。以李林甫兼中书令, 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仍然领朔方节度。严挺之贬为沼州刺史, 王元琰流放岭南。
            玄宗即位以来所任用的丞相, 姚崇主张通变, 宋璟提倡法制, 张嘉贞讲究吏治, 张说擅长文学, 李元绒、杜暹推崇节俭, 韩休、张九龄则因忠直著名, 各有所长。张九龄得罪被贬斥以后, 朝廷之士都顾虑安身保位, 不再直言。
            李林甫想要堵塞玄宗的耳目, 自己专擅大权, 于是公开召集各谏官对他们说:“如今明主在上, 群臣顺从遵行旨意做事都来不及, 哪里用得着多说话呢!各位没看过立仗马吗?平时吃的是三品官的食料, 一旦在仪仗中叫一声就被拉出去, 到时后悔也晚了。”
            李林甫任丞相时, 凡是才能、声望、功业超过自己以及受到玄宗器重, 在权位上对自己造成威胁的, 必定想方设法地除去;尤其忌惮文学之士, 有时候会表面与人友善, 说些好话而暗中加以陷害。世人说李林甫是“口蜜腹�!�。

        相关练习:《李林甫当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资治通鉴·汉纪》《资治通鉴·武承嗣营求为太子》
        《资治通鉴·齐纪》《取人之术》
        《创业与守成》《魏徵论隋炀帝》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李林甫口蜜腹�!�
        《陆贽论审察群情》《资治通鉴·周纪五》
        《资治通鉴·隋纪·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治通鉴·楚汉相争》
        《资治通鉴·晋纪》《资治通鉴·曹操在许》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上问计于卢杞》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马援少时》
        《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汉明帝尊师》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资治通鉴·唐纪》
        《以人为镜》《资治通鉴·宋记》
        《资治通鉴·永元十四年冬, 十月》《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
        《刘备入益州》资治通鉴之《春, 二月, 曹操攻黎阳》
        《元年, 关中饥, 米斗直绢一匹》《柳宗元》
        《周顗奔琅琊王�!�《初, 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
        《李世民畏魏征》《资治通鉴·公孙度传》
        《范滂》《资治通鉴·唐纪九》
        《资治通鉴·史思明传》《资治通鉴·后唐纪·安重诲》
        资治通鉴《魏知古》《诸侯推恩》
        《不疑偿金》《时有献马》
        《陈平患吕》《马上天下》
        《荆轲盗诸》《妇人爱子》
        《登图送床》《孙膑救韩》
        《昭侯弊裤》《帝问侍臣盗贼》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