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汪应辰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汪应辰, 字圣锡, 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 五岁知读书, 属对应声语惊人, 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 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 一经目不忘。十岁能 诗, 游乡校, 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 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 惟公其然。”
            绍兴五年, 进士第一人, 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 力、兵势为问, 应辰答以为治之要, 以至诚为本, 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 意其为老成之士, 及唱第, 乃年少子, 引见者掖而前, 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 赵 鼎①言:“且令历外任, 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故事, 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 至是, 取一年半阙以归。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为主和议, 应辰上书, 谓: “和议不谐非所患, 和议谐矣, 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畏, 异议息矣, 而上下相欺之可畏。金虽通和, 疆埸之上宜各戒严, 以备他盗。今方且肆赦中外, 褒宠将帅, 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纵忘积年之耻, 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 而思患预防, 常若敌人之至。”疏奏, 秦桧大不悦, 出通判建州, 遂请祠以归。张九成②谪邵州, 交游皆绝, 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 言者犹攻之, 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 人皆危之。 久之, 除秘书少监, 迁权吏部尚书。李显宗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 应辰奏驳之。权户部侍郎兼侍讲。应辰独员当剧务, 节冗费, 常奏:“班直转官三日, 而堂吏 增给食钱万余;工匠洗泽器皿仅给百余千, 而堂吏食钱六百千;塑显神御, 半年功未及半, 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余两。他皆类此。”上惊其费冗, 命吏 部裁之。除吏部尚书, 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论爱民六事, 庙堂议不合, 不悦者众。……应辰接物温逊, 遇事特立不回, 流落岭峤十七年, 桧死, 始还朝。刚正方 直, 直言不避。……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
            论曰:“应辰学术精淳, 尤称骨鲠。……皆事上忠而自信笃, 足以当大任者, 惜不尽其用焉。” 
        [注]①赵鼎:当时宰相。②张九成:当时主战派。


        译文:
            汪应辰, 字圣锡, 是信洲玉山人。年幼时沉稳聪明, 和一般小孩不一样, 五岁时就知道读书, 回答他人的问话常常出语惊人, 认识很多偏僻字。家庭贫寒, 没 有灯油, 就经常拾柴火用来点(亮作灯)接着白天看书。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 一看就不会忘记。十岁能写诗, 曾在乡校游学, 郡里的学官戏弄他说:“韩愈十三岁 能写文章, 现在你像什么?”应辰回答到:“孔子有三千学生听他讲学, 只有你还是这样。”
            绍兴五年, (应辰)考中进士第一名, 年龄刚刚十八岁。御策用吏道、民力、兵势问他, 汪应辰回答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以诚信为根本, 对皇帝而言要设 身处地为天下百姓着想。皇帝看了他的策论, 认为他是一个老成的读书人, 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 竟然是个年轻人。引见者带汪应辰上前拜见皇上, 皇上对他感到很 惊异。皇上立即想授予他官职, 赵鼎说:“姑且让他到京城外任职, 培养他成才。”于是授予震东军签判。按照惯例, 殿试第一名无须按等级等候, 从这个时候, 就 先到地方上锻炼一年半载才回来。召回京城, 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秦烩主张和谈。应辰上书说:“和谈不成功不是担忧的事, 和谈成功了, 而就因此不防范就可怕 了。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 不同的意见没有了, 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即使和金和谈了, 边疆之上还应该提高警惕, 褒扬将帅, 使他们滋生骄纵之心,  认为休整军队, 使老百姓修养生息可以从现在开始了。这样做, 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 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照旧不改没有防备之所以可怕 的原因啊……我希望不要认为和金和好了就没有忧患了, 而是要常常想到忧患进行防备, 像敌人来到一样。”奏折送上去后, 秦桧很不高兴, 贬汪应辰出京城做通判 建州, 汪应辰于是辞官归隐。张九成被贬到邵州, 朋友都和他断绝了往来, 而汪应辰按时问候他。等到他的父亲去世, 说他的坏话的人还攻击他, 但汪应辰却不远万 里前去吊唁, 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过了很长时间, 召回京城做秘书少监, 提拔做吏部尚书。李显宗冒领安丰军的功劳赏赐五千多人, 应辰上奏折反驳他。(后来应 辰)代理户伺郎兼伺讲。应辰独自一人承担繁多的事务, 节约多余的开支, 常常上书皇上说:“轮到值班的官吏值班三天, 给他们增加的饭钱就一万缗;工匠洗器皿 仅仅给百余千, 而给官吏吃饭的钱就六百千;塑显仁皇帝的神像, 半年时间不到, 官吏的饭钱就已经支了三万、银绢六百匹两。其他方面的浪费都和这方面类似。” 皇上对这种浪费很惊异, 命令吏部加以裁减。(汪应辰)授予官职作吏部尚书, 不久兼翰林学士和侍读。论及爱民六件事, 在朝廷上和其他人的意见不合, 不高兴的 人很多。……汪应辰待人接物温和谦逊, 遇到事情刚直不屈 , 流落岭桥十七年。秦桧死了, 才得以回朝廷。刚正方直, 敢于直言而不回避。……淳熙三年二月在家中去世。
            评论说:汪应辰学术精通, 尤其以刚直被人称赞。……侍奉皇上忠诚, 足以担当大任, 可惜他的才能没有完全得到使用啊!

        相关练习:《宋史·汪应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孙甫传》《宋史·杨万里传》
        《宋史·石扬休传》《宋史·李符传》
        《宋史·纪劻传》《宋史·刘昌言传》
        《宋史·米信传》《宋史·潘美传》
        《宋史·张虙传》《宋史·寇准传》(二)
        《宋史·程戡传》《宋史·高防传》
        《宋史·陆九渊传》《宋史·柴禹锡传》
        《宋史·鱼崇谅传》《宋史·仇悆传》
        《宋史·章楶传》《宋史·董敦逸传》
        《宋史·傅察传》《宋史·马光祖传》
        《宋史·陈仲微传》《宋史·石守信传》
        《宋史·张藏英传》《宋史·吴择仁传》
        《宋史·晁迥传》《宋史·赵立传》
        《宋史·包恢传》《宋史·王曾传》
        《宋史·狄青传》《宋史·梅尧臣传》
        《宋史·邵亢传》《宋史·朱熹传》
        《宋史·李谷传》《宋史·黄度传》
        《宋史·王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沈作宾传》
        《宋史·吴挺传》《宋史·李蘩传》
        《宋史·刘正夫传》《宋史·王大宝传》
        《宋史·窦仪传》《宋史·汪立信传》
        《宋史·陈宗礼传》《宋史·刘谦传》
        《宋史·钟季玉传》《宋史·焦继勋传》
        《宋史·牛皋传》《宋史·勾涛传》
        《宋史·刘师道传》《宋史·王柏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