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桃花源诗》原文和翻译

          这篇《桃花源记》文末还有一首《桃花源诗》。“记”是“诗”的序言, “诗”是“记”的补充, 并集中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和赞颂。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 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 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 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 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 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 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 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 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 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 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 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 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 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 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写桃花源, 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 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值得与《桃花源记》参照阅读。现将《桃花源诗》转录如下: 
          嬴氏乱天纪, 贤者避其世。黄绮之高山, 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 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 曰入所从憩。桑竹垂余荫, 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 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 斑白欢游诣。草茶识节和, 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 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 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 一朝敝神界。淳薄既异源, 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 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 高举寻吾契。 
          第一段, 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 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 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 或者说, 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 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 日出而作, 日没而息。“相命肆家耕”, 是说相互招呼, 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税”, 是说到了秋收时, 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 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 说明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接着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 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 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最后写那里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 怡然自得。随着季节的自然变化调节生活和劳作, 所以连历法也用不着, 更不用竭尽思虑、费心劳神了。 
          第三段, 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奇踪隐五百”, 是说从秦到晋, 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概数, 实际是约六百年)。“一朝敝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 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 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 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 不复得路”。人们读到这里, 往往会想, 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已“处处志之”, 那么, 怎么会再也找不着呢?如果细读《桃花源诗》就会发现诗人对这个问题是已经作了回答的, 那就是“淳薄既异源”, 意思是说, 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 是格格不入, 绝然不同的。试想, 如果真在那么一个桃花源, 而它又果真给刘子骥他们找到了, 那么, 它还能独立存在吗?东晋末期, 战乱频繁, 徭役繁重, 人民逃亡。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 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千余年来, 不知有多少人对桃花源的有无进行过探讨。有人说, 避乱逃难时, 确实有许多人跑到深山野林, 穷乡僻壤去过理想的生活。但能不能据此而把这个理想与桃花源等同起来呢?显然不能, 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借问游方士, 焉测尘嚣外”, 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尘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蹑轻风, 高举寻吾契。”, 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驾起轻风, 腾飞而起, 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其中显然包括诗的开头所说的古代贤者和桃花源中人)。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 而蓄无弦琴一张, 每酒适, 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 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 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 虽然超尘脱俗, 无法实现, 却也正是为了“寄其意”。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 《桃花源诗》在有些方面确比《桃花源记》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 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长, 见闻有限。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 也便于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怀, 因此我们读《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 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 虽是一种寄托, 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 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 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 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 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 我们读他的作品, 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译文 
          秦始皇暴政, 打乱了天下的纲纪, 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 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 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 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 春天收取蚕丝, 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 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 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 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 天边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 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 但四季自然转换, 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 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 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 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 高高飞去, 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相关文言文
        《郭守敬传》《戴胄犯颜执法》
        《郑板桥开仓济民》《谨饬》
        《邹孟轲之母也》《卧薪尝胆》
        《小时了了》《袁虎少贫》
        《魏文侯问李克》《枯梧树》
        《三藏法师传》《二翁登泰山》
        《宋史·吴中复传》《欧阳晔传》
        《九疑山图记》《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英烈夫人祠记》
        《孔子见罗雀者》《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隋文帝不赦子》《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
        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绿色基因的革命》赏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唐雎不辱使命》《三峡》文句品析
        《与朱元思书》文句品析《观巴黎油画记》导读
        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答谢中书书》
        《核舟记》《鸿门宴》
        吴均《与朱元思书》屈原《橘颂》
        《阿房宫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人墓碑记》《报任安书》
        《蜀道难》《秦晋崤之战》
        《赵普》《指南录后序》
        《百丈山记》《张中丞传》后叙·
        《与元微之书》《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