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胡综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
        原文:
            胡综字伟则, 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 综年十四, 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 权为讨虏将军, 以综为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 都京, 召综还, 为书部, 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 权以见兵少, 使综料诸县, 得六千人。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 去江数百里, 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 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 黄龙见夏口, 于是权称尊号, 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 常在中军, 诸军进退, 视其所向, 命综作赋。
        蜀闻权践阼, 遣使重申前好。综为盟文, 文义甚美, 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 详、综并为侍中, 进封乡侯, 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 综乃伪质为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 而质已入为侍中矣。
            二年, 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 微子先出。高祖宽明, 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 委弃封域, 归命有道, 赖蒙天灵, 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 而主者同之降人, 未见精别, 使臣徽言妙旨, 不得上达。于邑三叹, 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 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 及陈时务, 甚有辞观。综时侍坐, 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 大语有似东方朔, 巧捷诡辩有似弥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 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 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 普尤与之亲善, 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 事觉伏诛, 晋见责自杀。据禁止, 历时乃解。拜综偏将军, 兼左执法, 领辞讼。辽东之事, 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 权亦大怒, 其和协彼此, 使之无隙, 综有力焉。
        性嗜酒, 酒后欢呼极意, 或推引杯觞, 搏击左右, 权爱其才, 弗之责也
            凡自权统事, 诸文诰策命, 邻国书符, 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 特立科, 长吏遭丧, 皆不得去, 而数有犯者。权患之, 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 示以大辟, 行之一人, 其后必绝。遂用综言, 由是奔丧乃断。
            赤乌六年卒。
        (取材于陈寿《三国志》)


        译文:
            胡综字伟则, 是汝南郡固始县人。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带着他到江东避难。孙策做会稽太守的时候, 胡综十四岁, 被留在苏州陪同孙权一起读书。孙策死后, 孙权任讨虏将军, 安排胡综担任金曹从事。孙权任车骑将军, 在镇江建都, 召令胡综返回, 担任文书工作, 与是仪、徐详共同掌管军政机密事务。刘备进驻白帝城, 孙权因现有的兵员缺乏, 派胡综统计所属各县人口, 征到六千人。吴将晋宗反叛归降魏国, 魏国任晋宗为蕲春太守, 距长江几百里地, 屡次侵犯吴国。孙权派遣胡综与贺齐轻装偷袭, 活捉了晋宗, 加封为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天, 黄龙出现在夏口, 因此孙权称帝, 顺着祥瑞之兆更换了年号。又树起黄龙大帅旗, 经常立在军营中心, 各军营军队进退, 都看帅旗移动的方向, 并指令胡综作赋。
            蜀国听说孙权称帝, 派遣使者重申原先建立的友好关系。胡综拟写盟文, 辞义十分优美, 内容记载在《孙权传》中。
            孙权东迁定都于建业, 徐详、胡综同时任职侍中, 进封为乡候, 兼任左右领军。当时魏国的投降者中有人说魏国的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很受猜疑, 胡综就冒充吴质作了三条叛降的文告……这篇文告流传开来以后, 可吴质已经入朝担任侍中了。
            黄龙二年, 青州人隐蕃投奔吴国, 呈上书文说:“我听说商纣王暴虐, 微子早早地出走;汉高祖宽仁明智, 陈平率先投奔。我二十二岁, 放弃自己的领地, 来投奔有道之君, 幸亏受天地神灵保佑, 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我来到这里已有一段日子了, 可是主管投奔的官员将我等同于投降的人, 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致使我精微言词中表达的深奥政见, 不能向皇上表达出来。呜呼叹息, 哪里是个尽头!谨此前来拜求, 呈递奏章, 请求承蒙引见。”孙权就召他入宫。隐蕃致谢并回答孙权提出的问题, 趁势陈述政见, 很有文采风度。胡综当时陪从, 孙权问他有何看法, 胡综答道:“隐蕃所呈书文, 夸饰的言辞类似东方朔, 乖巧敏捷善于诡辩类似祢衡, 才质却赶不上这两个人。”孙权又问可以胜任什么官, 胡综回答说:“不能让他治理民众, 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孙权根据隐蕃畅谈刑狱, 任用他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赞隐蕃具备辅佐帝王的才干, 郝普尤其与他亲善, 常常怨叹隐蕃受了委屈。此后隐蕃图谋反叛, 事情败露被处死, 郝普受责问而自杀。朱据被拘禁, 过了一段时日才被释放。孙权任命胡综为偏将军。为了辽东的事, 辅吴将军张昭因为劝谏孙权时言辞激越, 孙权也发怒了, 调和君臣关系, 使得二人没存嫌隙, 胡综是出了一番力的。
        胡综生性喜好饮酒, 酒后欢呼纵情, 有时举杯碰盏, 扑打身边的人。孙权爱惜他的才干, 并不责怪他。
            总之, 自从孙权统领国政以来, 各种文告诏令, 与邻国交往的书文, 大都是胡综所拟定的。当初因为内外事务繁多, 特地订下法则, 各县长吏遭遇丧事, 一律不准离开职守, 然而屡次有违纪的人。孙权对此很担忧, 让朝臣商议对策。胡综提议, 认为应当定出法律条文, 宣告违者处死, 只要按规章实施一次, 此后必定可以杜绝。孙权就采纳了胡综的提议, 从此违禁奔丧的人就没有了。


        相关练习:《三国志·胡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三国志·陶谦传》《三国志·夏侯惇传》
        《三国志·吴书·滕胤传》《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三国志·田豫传》《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三国志·薛综传》《三国志·吕范传》
        《三国志·杨阜传》《三国志·杨沛传》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三国志·曹洪传》《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吴书·朱桓传》
        《三国志·钟会传》《三国志·孟光传》
        《三国志·蜀书·黄忠传》《三国志·董昭传》
        《三国志·辛毗传》《三国志·华佗传》(二)
        《三国志·陆胤传》《三国志·夏竦传》
        《三国志·魏书·王基传》《三国志·魏书·张鲁传》
        《三国志·夏侯尚传》《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二)
        《三国志·傅嘏传》《三国志·陆抗传》
        《三国志·郭淮传》《刘馥传》
        《三国志·魏志·夏侯尚传》《三国志·顾雍传》
        《三国志·士燮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三国志·谯周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三国志·崔琰列传》《三国志·吉茂传》
        《三国志·任峻传》《三国志·张温传》
        《三国志·霍峻等传》《三国志·步骘传》
        《三国志·吴范传》《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