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辙《藏书室记》原文及翻译
        苏辙
        原文:

            予幼师事先君, 听其言, 观其行事。今老矣, 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 有田一廛, 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 手缉而校之, 以遗子孙。曰:“读是, 内以治身, 外以治人, 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 将复以遗诸子, 有能受而行之, 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 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 然后申之以弦歌, 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 仁者见之斯以为仁, 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 予、赐由是以得其言, 求、由由是以得其政, 游、夏由是以得其文, 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 以植草木, 小大长短, 甘辛成苦, 皆其性也, 吾无加损焉, 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 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 学者必由读书。博说之诏其君, 亦曰:“学于古训, 乃有获, 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 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 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 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 皆子路也。信其所好, 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 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 非多学之所能致,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而后一以贯之者, 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译文:

            我自幼向先父学习, 听从他言语(的教诲), 观察他做事的方式。现在我年纪大了, 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 (幸而家中)有一些田地, 没有衣食之忧;有几千卷书, 亲手编辑校对整理, (把它)留给子孙。(他)说:“读这些书籍, 对内修养身心, 对外管理他人, 足够了。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父亲留下来的教诲, 现在还在耳边回响。他遗留下来的书籍(仍)在木柜中, (我)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 (如果子孙中)有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 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很好了)。
            孔子教化人的方法, 是从如何洒水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开始的, 等到他们把这些都做好了, 再用礼乐来反复说明, 用读书来丰富提高。(所以)说:“道就在其中。仁者见到它, 就能从中体会仁;智者见到它, 就能从中发现智。颜回、闵子骞从这里得到的是德行, 宰予、端木赐从这里得到的是言谈技巧, 冉求、子路从这里得到的是为政本领, 子游、子夏从这里得到的是文采, 都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才能而成就自己。就像农夫开垦田地, 种植草木, 草木大小长短、甘辛咸苦, 都是它们的本性使然, 农民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 滋养它们而不伤害本性罢了。”
            孔子说:“(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 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 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完善, 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所以古人知晓道理一定要通过学习, 学习提高一定要通过读书。傅说告诫他的君主, 也说:“向古训学习, 才能有收获。”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子路在孔子看来, 有过人的才能却不安于学习, 曾经对孔子说:“只要直接去治理百姓管理祭祀就行了, 不一定死读书才算是学习。”孔子批评他说:“你听说过‘六言六蔽’吗?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 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 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 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 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 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 弊病是狂妄自大。”凡学习却不读书的人, 都是子路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 没有不出问题的。
            虽然这样, (但是)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赐, 你认为我是广泛学习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赐)说:“是的。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是“一以贯之”,不是多学习就能够达到的, 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批评了吗? 说:我指的不是这个。老子说:“学习要日有增益, 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从而接近于道的本义)。”用日日增加的学问, 探求日日减少的道, 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


        相关练习:苏辙《藏书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伯父墓表》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古今家戒》叙·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东坡先生墓志铭》
        《齐州泺源石桥记》苏辙《东轩记》
        苏辙《乞者赵生传》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颍滨遗老传》
        苏辙《武昌九曲事记》苏辙《隋论》
        苏辙《君术策五》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德传》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方山子传》《指喻》
        《病入膏肓》的《阳子之宋》
        《乌江自刎》《大铁椎传》
        《天时不如地利》聊斋志异《梦狼》
        晏殊《蝶恋花》王昌龄《出塞》
        《望洋兴叹》《宋史·赵普传》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论语》六则翻译
        陆游《钗头凤》狄金森《在篱笆那边》英语
        《观刈麦》《周处》
        《简·爱》精彩对白《伐檀》
        诗经《无衣》《静女》
        《蜀相》《隆中对》各个版本的原文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