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刚说》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孔子曰:“刚毅木讷, 近仁。”又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所好夫刚者, 非好其刚也, 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 非恶其佞也, 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 常以身试之, 凡免我于厄者, 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俭者, 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 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 吾归自海南, 见故人, 问存没, 追论平生所见刚者, 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 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 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 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 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 径起入户, 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 吾时通守钱塘, 往来�!⑷蠹�, 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 监司皆新进少年, 驭吏如束湿, 不复以礼遇士大夫, 而独敬惮君, 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 州守王奇与蛮战死, 君为桂州节度判官, 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一并查处), 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日:“狱当论情, 吏当守法。逗挠不进, 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 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 则经制司自为之, 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 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 十二人皆不死, 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 可谓多君子, 而曰“未见刚者”, 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 长养成就, 犹恐不足, 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 天也, 非刚之罪。为此论者, 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

        译文:
            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少言的人差不多是个仁爱的人。”孔子又说:“花言巧语、善于矫饰的人, 他的仁爱之心大概没有了。”孔子喜欢那些刚强坚毅的人, 并不是喜欢他们的刚强坚毅, 而是喜欢他们身上的仁爱之心。孔子讨厌那些花言巧语的人, 并不是讨厌花言巧语, 讨厌他们没有仁爱之心。我这一生遭遇了许多磨难, 往往能亲身体会这件事。凡是在我人生困厄的时候帮助我的。都是平时(刚强坚毅)令人敬畏的人;在我仕途艰险的时候排挤我的, 都是以前(花言巧语)讨人喜欢的人。所以我知道刚毅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 而花言巧语的人一定没有仁爱之心。
            像孙介夫(名立节)那样的人, 真可以算是刚毅的人了。起初我的弟弟子由担任条例司的属官。因为与同僚评议朝政观点不同自请离开。王安石对孙介夫说:‘‘我们条例司应该录用像你一样做事开明、敏捷的人啊。”孙介夫笑着说:“您说错了。一定要录用比我强的人。像我这样的人, 也是不肯担任条例司属官的。”王安石不回答, 直接走进门里, 孙介夫也快步离开。孙介夫担任镇江军书记, 正当新法刚刚开始实施, 监司都是刚入仕的年轻人, 不再对士大夫以礼相待, 却唯独对孙介夫十分尊敬和忌惮, 说:“这是那位拒绝丞相不愿意担任条例司属官的人。”
            谢麟掌管溪洞等地的事情, 桂州守官王奇与蛮敌作战阵亡, 当时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 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审问有罪的官吏与士兵。谢麟于是将抓捕了大小官吏十二人交给孙介夫审查, 打算将他们全杀掉。孙介夫坚持不可以。谢麟用言词威胁孙介夫。孙介夫说:“审案应当按事实办理, 官吏更应当奉公守法。军队驻留不前是几位将领的过错, 他们已经认罪了, 其他人(难道)可以全杀掉吗!如果一定要非法杀人, 那么经制司您自己做吧, 我怎么会参与这件事呢?”谢麟于是上奏说孙介夫抗拒上司的命令, 孙介夫也上奏说谢麟侵权管理审案的事情。刑部最后按照孙介夫的奏章定案, 十二个人都免去死刑。有人只是被判贬官。我因此更相信刚毅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    .
            孔子生活的年代, 可以算是有许多有品德的人, 可是孔子却说‘‘没能见到刚毅的人”, 这是为了说明这种人很难遇到。可是世人竟说“太刚毅的人容易被折损’’!士人担忧的是不刚毅, 通过长期修养来成就这种品德还担心不够, 怎么担心自己太刚毅, 害怕被折损呢!会不会被折损是天意, 不是刚毅的过错。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患得患失的浅陋小人啊。

        相关练习:苏轼《刚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苏轼《日喻》《前赤壁赋》
        《放鹤亭记》《方山子传》
        《游沙湖》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墨妙亭记》原文和译文苏轼《喜雨亭记》
        苏轼《临皋闲题》苏轼《记游松风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苏轼《教战守策》《上梅直讲书》
        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苏轼《叶嘉传》
        《潮州韩文公庙碑》《放鹤亭记》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诸葛亮论》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秋阳赋》《答秦太虚书》
        《江南逢李龟年》《送元二使安西》
        《过秦论》《晏子治东阿》
        《郑人逃暑》《李贺小传》
        《活水源记》袁宏道《极乐寺纪游》
        《子罕弗受玉》《孔子世家》
        《方山子传》《指喻》
        《病入膏肓》的《阳子之宋》
        《乌江自刎》《大铁椎传》
        《天时不如地利》聊斋志异《梦狼》
        晏殊《蝶恋花》王昌龄《出塞》
        《望洋兴叹》《宋史·赵普传》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论语》六则翻译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