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公讳弼, 字彦国, 幼笃学, 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 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 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 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郭后废, 范仲淹争之, 贬知睦州。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 纵不能复后, 宜还仲淹, 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 公上疏陈八事, 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 邀金帛, 而词甚倨, 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 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 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 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 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 以奸臣不救, 故败, 竟骂贼不食而死, 宜恤其家。德和中官, 怙势诬人, 冀以自免, 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 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 狱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 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 事觉, 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 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 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 曰:“必得吏乃止。”
            执政滋不悦, 故荐公使契丹, 欲因事罪之。欧阳修上书留公, 不报。始受命, 闻一女卒, 再受命, 闻一男生, 皆不顾而行。得家书, 不发而焚之, 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 晏殊为相, 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杜衍为枢密使, 韩琦与公副之, 欧阳修为谏官, 皆天下之望。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 历颂群臣, 曰:“维仲淹、弼, 一夔一契。”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 与人言, 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 诘其君臣, 折其口而服其心, 无一语少屈, 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 辩而不华, 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 尤知名者十余人, 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有删节)

        译文:
            富公名讳弼, 字彦国, 幼时刻苦学习, 有宏大的气度。范仲淹见到后很赏识他, 说:“这是可以辅佐君王的人才。”富公怀揣自己的文章给晏殊看, 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 富公凭茂才科目优等的成绩考取进士。
            适逢郭后被废黜, 范仲淹为此事争辩, 被贬担任睦州知州。富公进言:“朝廷做一件事结果犯下两种过错, 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复身份, 也应让范仲淹官复原职, 用来招纳忠心的进言。”
            赵元昊反叛, 富公上书陈述八件事, 并且进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 索取钱财布帛, 但言辞很傲慢, 这必定是元昊的亲信谋臣自己请求担任使者前来的。应当出其不意, 斩杀使者示众。”舆论认为富公有宰相气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谏院。
            元昊侵犯鄜延, 宦官黄德和领兵先逃跑, 刘平战死。但黄德和上奏诬陷刘平投降敌人, 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围看守刘平的家。富公说:“刘平领兵前去增援, 因为奸臣不援救, 所以战败, 最后大骂敌人绝食而死, 应该抚恤他的家人。黄德和是宦官, 依仗势力诬陷他人, 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 应该彻查他的案件。”枢密院上奏, 认为正当朝廷用兵之时, 不能追查这个案件。富公说:“大臣亲近下属欺骗君主, 案件一定要彻底追查。”黄德和最终被处以腰斩。
            富公改任知制诰, 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的事, 事情败露, 原来是(中书�。┌焓碌墓倮羲�。开封府审查其余的人却不追究堂吏。富公禀告执政, 请求将犯案的官吏交付监狱。执政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你即将担任这个职务, 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声了。”富公神情严肃, 不接受他的建议, 说:“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罢休。”
            执政更加不高兴, 故意推荐富公出使契丹, 想寻找事由使他得罪。欧阳修上书挽留富公, 没有得到答复。富公刚接受使命, 听到自己一个女儿去世的消息, 第二次接受使命, 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 都不管不顾就出发了。收到家信, 不打开就烧掉, 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
            庆历三年, 晏殊担任宰相, 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 杜衍担任枢密使, 韩琦和富公辅佐他, 欧阳修担任谏官, 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鲁人石介写了《庆历圣德诗》, 逐一歌颂群臣, 说:“范仲淹和富弼, 一个可比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夔, 一个可比舜时掌管教育的大臣契。”天下人认为这样的赞颂不过分。
            富公谦恭节俭喜好礼节, 和人谈话, 即使是年纪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尽恭敬。然而他凭轻车简从深入不可预料的敌国朝廷, 责问敌国君臣, 挫败他们的言辞, 折服他们的内心, 没有一句话稍微屈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勇�。∷次恼�, 雄辩而不华丽, 质朴而不粗俗。平生举荐的人很多, 特别知名的有十多位, 当世的人认为他能了解人。

        相关练习:苏轼《富郑公神道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苏轼《日喻》《前赤壁赋》
        《放鹤亭记》《方山子传》
        《游沙湖》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墨妙亭记》原文和译文苏轼《喜雨亭记》
        苏轼《临皋闲题》苏轼《记游松风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苏轼《教战守策》《上梅直讲书》
        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苏轼《叶嘉传》
        《潮州韩文公庙碑》《放鹤亭记》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诸葛亮论》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秋阳赋》《答秦太虚书》
        《伤仲永》《江南春绝句》
        宋祁《玉楼春》《春夜喜雨》
        《荔枝赋并序》《马伶传》
        《张衡传》《雨霖铃》
        《祭十二郎文》《孙权劝学》
        闻一多《色彩》欣赏《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陈情表》《项羽本纪赞》
        孙子兵法《谋攻》《非攻》
        《苏武传》《送东阳马生序》
        赵师秀《约客》《梅花岭记》
        《情采》《细柳营》
        李煜《虞美人》《寡人之于国也》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