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阎若璩传》原文及翻译
|
| 清史稿 原文: 阎若璩, 字百诗, 太原人。世业盐荚1, 侨寓淮安。父修龄, 以诗名家。若璩幼多�。潦殚溂遣怀錾�, 年十五, 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研究经史, 深造自得。尝集陶弘景、皇甫谧语, 题其柱云:“一物不知, 以为深耻;遭人而问, 少有暇日。”其立志如此。海内名流过淮, 必主其家。年二十, 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 即疑其讹, 沉潜三十余年, 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经据古, 一一陈其矛盾之故, 古文之伪大明。所列一百二十八条, 毛奇龄《尚书古文冤词》百计相轧, 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 则有据之言先立于不可败也。 康熙元年, 游京师, 旋改归太原故籍, 补廪膳生。十八年, 应博学鸿儒科试, 报罢。昆山顾炎武以所撰《日知录》相质, 即为改定数条, 炎武虚心从之。编修汪琬著《五服考异》, 若璩纠其谬, 尚书徐乾学叹服。及乾学奉敕修《一统志》, 开局洞庭山, 若璩与其事, 若璩于地理尤精审, 山川形势, 州郡沿革, 了如指掌, 撰《四书释地》五卷。及于人名物类训诂典制, 事必求其根柢, 言必求其依据, 旁参互证, 多所贯通。又据《孟子》七篇, 参以《史记》诸书, 作《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又著《潜丘札记》六卷, 《毛朱诗说》一卷, 手�!独аЪ臀拧范�, 因浚仪2之旧而驳正笺说推广之。又有《日知录补正》, 《丧服异注》, 《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 《博湖掌录》诸书。 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入邸中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必称善。疾革, 请移就城外, 以大床为舆, 上施青纱帐, 二十人舁之出, 安稳如床篑。康熙四十三年, 卒, 年六十九。世宗遗使经纪其丧, 亲制诗四章, 复为文祭之。有云:“读书等身, 一字无假, 孔思周情, 旨深言大。”佥谓非若璩不能当也。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 [注释]1、盐荚:盐务。2、浚仪:指王应麟, 《困学纪闻》的作者。 译文: 阎若璩, 字百诗, 太原人。世代以盐务为业, 寄居在淮安。父亲阎修龄, 凭借作诗成为名家。阎若璩小时候多疾�。潦榘蛋导亲〔环⒊錾�, 十五岁, 凭借商籍充补为山阳县学生员。阎若璩研究经史, 深入学习有自己的心得。曾经收集陶弘景、皇甫谧的语句, 写在他的柱子上说:“对于某一事物有所不知, 认为是莫大的羞耻;当别人问倒这个东西的时候, 心里没有一天的安宁的。”他立志像这样。海内的名流经过淮安, 必经过其的家。二十岁的时候, 读《尚书》到古文一共二十五篇, 就怀疑它们的错误, 潜心研究三十多年, 于是全部得到了它们的症结所在, 写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用经典古籍, 一一陈述它们的矛盾的原因, 古文的错误清楚了。所列出的一百二十八条, 毛奇龄的《尚书古文冤词》千方百计的排挤, 最终不能留用强行的言辞改变正确的道理, 那么有依据的言辞先确立就不会失败。 康熙元年, 游学京师, 不久改变归为太原故籍, 充补廪膳生。十八年, 参加博学鸿儒科试, 落第。昆山的顾炎武用所撰写的《日知录》来询问他, 就为他修改确定多条, 炎武虚心听从他。编修汪琬写《五服考异》, 阎若璩纠正他的错误, 尚书徐乾学赞叹佩服。等到徐乾学奉皇帝的命令编写《一统志》, 开篇写洞庭山, 阎若璩参与这件事, 阎若璩在地理上尤其精细审慎, 山川地势, 州郡沿袭变革, 了如指掌, 撰写《四书释地》五卷。等到对于人名物类训诂典制, 做事一定要追究它们的根本, 说话一定要讲求他们的其依据, 广泛参考相互见证, 多有所全部彻底地了解。又依据《孟子》七篇, 用《史记》诸书进行参考, 写作《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又写了《潜丘札记》六卷, 《毛朱诗说》一卷, 亲手校正《困学纪闻》二十卷, 沿袭王应麟的旧作纠正错误做注解推而广之。又著有《日知录补正》, 《丧服异注》, 《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 《博湖掌录》等书。 世宗尚未即位, 听闻他的名声, 延请入府, 索要并观看他所写的书, 每进献一篇, 一定称赞。他的病情危急, 请求转移靠近城外, 把大床当做车, 上面加上青纱帐, 二十人抬着出去, 安稳的像如床板一样。康熙四十三年, 去世, 当时六十九岁。世宗犹遣使料理安排他的丧事, 亲自作诗四章, 又写文章祭奠他。有云:“读书等身, 一字无假, 孔思周情, 旨深言大。”大家说除了徐若璩不能相称。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
相关练习:《清史稿·阎若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