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五)
        宋史
        宋史
          【原】初, 祖宗时, 差役行久生弊, 编户充役者不习其役, 又虐使之, 多致破产, 狭乡民至有终岁不得息者。王安石相神宗, 改为免役, 使户差高下出钱雇役, 行法者过�。晕癫�。司马光为相, 知免役之害, 不知其利, 欲复差役, 差官置局, 轼与其选。轼曰:“差役、免役, 各有利害。免役之害, 掊敛民财, 十室九空, 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 民常在官, 不得专力于农, 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 盖略等矣。”光曰:“于君何如?”轼曰:“法相因则事易成, 事有渐则民不惊。三代之法, 兵农为一, 至秦始分为二, 及唐中叶, 尽变府兵为长征之卒。自尔以来, 民不知兵, 兵不知农, 农出谷帛以养兵, 兵出性命以卫农, 天下便之。虽圣人复起, 不能易也。今免役之法, 实大类此。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 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 盖未易也。”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 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 公为谏官, 争之甚力, 韩公不乐, 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 岂今日作相, 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寻除翰林学士。
           【译】起初, 祖宗的时候, 差役法实行久了产生弊端, 百姓中充任徭役的人不熟悉, 又虐待他们, 多数导致破产, 人少的乡中, 百姓甚至有一年到头不得休息的。王安石辅佐神宗, 改成免役法, 使各户按等地高下出钱雇人代役, 执行法令的人往往索取过分, 成为百姓的灾害。司马光任宰相, 知道免役法的害处, 不知道它的好处, 想要恢复差役法, 派官员设立机构, 苏轼也在人选当中。苏轼说:“差役法、免役法, 各有其利弊。免役法的害处, 是搜刮百姓的钱财, 弄得十室九空, 钱财聚敛到上面而下层百姓有钱荒的灾患。差役法的害处, 是百姓经常为官府服役, 不能专心致力于农业, 而贪官污吏从中徇私舞弊。这两种害处, 大致相等。”司马光说:“你说怎么办?”苏轼说:“法制沿袭, 那么事情就容易成功, 遇事循序渐进, 那么百姓就不会惊恐。三代的法令, 兵农合一, 到秦代开始分为二, 到唐代中叶, 把所有的府兵变为长期征战的兵卒。从这时以来, 百姓不懂军事, 士兵不懂农事, 农民拿出粮食丝帛来养活士兵, 士兵拿出性命来�;づ┟�, 天下人以为好。即使圣人再来, 也不能改变。现在的免役法, 实在很像这事。你要马上取消免役法而实行差役法, 正如取消长期征战的军队而恢复军民合一, 大概不易办到。”司马光不认为那样做是对的。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他的看法, 司马光很生气。苏轼说:“过去韩魏公要给陕西义勇刺字, 你做谏官, 争执得很凶, 韩魏公不高兴, 你也不管。我从前听你说过详情, 难道你今天做宰相, 不许我畅所欲言吗?”司马光笑了笑。不久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原】二年, 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 未尝不反复开导, 觊有所启悟。哲宗虽恭默不言, 辄首肯之。尝读祖宗《宝训》, 因及时事, 轼历言:“今赏罚不明, 善恶无所劝沮;又黄河势方北流, 而强之使东;夏人入镇戎, 杀掠数万人, 帅臣不以闻。每事如此, 恐浸成衰乱之渐。”
           【译】元佑二年, 兼侍读。每次在皇帝面前诵读到治乱兴衰、奸邪正直及朝政得失的时候, 未曾不反复开导, 希望对皇帝有所启发。哲宗虽然恭敬沉默不说话, 常�:茉蕹�。曾经读到祖宗的《宝训》, 因而讲到时事, 苏轼一一地诉说:“现在赏赐处罚不分明, 善没有勉励恶没有禁止;又黄河正向北流, 而硬要它向东流;西夏攻入镇戎军, 杀掠几万人, 统帅不奏报。每每出现这类事情, 恐怕渐渐会成为衰亡和动乱的开端。”



        相关文言文
        《宋史·庞安时》 宋史《苏轼列传》(一)
        宋史《苏轼列传》(二)宋史《苏轼列传》(三)
        宋史《苏轼列传》(四)宋史《苏轼列传》(六)
        宋史《苏轼列传》(七) 宋史《苏轼列传》(八)
        宋史《苏轼列传》(九) 宋史《苏轼列传》(十)
        宋史《苏轼列传》(十一)宋史《苏轼列传》(十二)
        宋史《苏轼列传》(十三)宋史《苏轼列传》(一)a
        宋史《苏轼列传》(二)a《宋史·苏洵传》
        《宋史·苏洵传》(二)《宋史·苏洵传》(三)
        《宋史·苏洵传》(四)宋史《侯可》
        宋史《辛弃疾传》宋史·列传第二十二《张昭》
        《刘安世为谏官》《宋史·姜才传》
        《苏武传》《送东阳马生序》
        赵师秀《约客》《梅花岭记》
        《情采》《细柳营》
        李煜《虞美人》《寡人之于国也》
        林嗣环《口技》《晋书·吴隐之传》详细解析及翻译
        《进学解》《朋党论》
        《名二子说》《留侯论》
        《木假山记》《超然台记》(含练习)
        《钴姆潭西小丘记》《送李愿归盘谷序》
        《赠黎安二生序》《梅圣俞诗集序》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柳子厚墓志铭》
        《祭石曼卿文》《祭欧阳文忠公文》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